《約伯記》38:39-39:30|遍地滿了主的智慧
人對神的大自然創造,所認識的其實非常的淺薄,今天科學昌明,我們仍然有好多事情是沒辦法解釋的,太多神創造所留下來的奧秘,是人窮一生之力,所沒辦法瞭解的,所以科學一代一代的傳承,接下去一代一代的發展,但是自然的奧秘仍然擺在我們的前面,何況是約伯!
智慧文學藉著上主的提問來回答了我們很多人生的奧秘,既然人算什麼,但是神卻眷顧他。求主恩待,讓我們從當中,得著人生的智慧,對主更多一分敬畏。
人對神的大自然創造,所認識的其實非常的淺薄,今天科學昌明,我們仍然有好多事情是沒辦法解釋的,太多神創造所留下來的奧秘,是人窮一生之力,所沒辦法瞭解的,所以科學一代一代的傳承,接下去一代一代的發展,但是自然的奧秘仍然擺在我們的前面,何況是約伯!
智慧文學藉著上主的提問來回答了我們很多人生的奧秘,既然人算什麼,但是神卻眷顧他。求主恩待,讓我們從當中,得著人生的智慧,對主更多一分敬畏。
其實主耶和華問約伯這些問題,以及下文繼續問的問題,不是期待約伯能回答,祂是期待約伯真的回答不出來之後,明白自己的渺小,而從這個回答問題的無知之後,知道自己應該謙卑!
在神大能的創造以後,神還管治這一切,祂不是創造完就撒手不管,祂繼續的管理。在祂所管理的這一切裡面,就產生了條理、法則和人間應該有的次序。
人生看見這位超然偉大的主,人的心當然生發出敬畏之情!
人看見神的偉大,願意回轉,神一定給這個人機會。
神的偉大、超越,無可測度,於是人的人生遭遇在這一位偉大的神面前,一切遭遇都有目的的,這個目的是讓人更認識神,有一個教育的目的的。
在苦難中,旁觀者和當事人的看法常常是不一樣。旁觀者有旁觀者的角度,提供給受苦的約伯;在苦難中的約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以利戶的三個觀點:第一個、神會鑒察,當神鑒察的時候,其實人是無可遮蓋和躲藏的;第二個,神會審判,當神審判的時候,人也無法抵擋的;第三個,神掌權,因為神掌權,所以人就只能順服了。
以利戶兩次提到「神不會做惡,神不會行惡」,為什麼要強調這一點啊?因為約伯一直說自己是公義的,那麼遭受到神的處罰,所以他要去尋找神,跟神面對面來對質。以利戶兩次提到「神不會做惡,神不會行惡」,為什麼要強調這一點啊?因為約伯一直說自己是公義的,那麼遭受到神的處罰,所以他要去尋找神,跟神面對面來對質。
以利戶說神不只一次、兩次,神的不斷的想跟人家溝通的,溝通的方式,有的時候是公開的,有時候是隱密的,譬如你在睡覺的時候給你看見異夢啊等等,重點是神樂意與人溝通。為的是要拯救人回來。
那時有布西人蘭族巴拉迦的兒子以利戶向約伯發怒;因約伯自以為義,不以神為義。他又向約伯的三個朋友發怒;因為他們想不出回答的話來,仍以約伯為有罪。以利戶要與約伯說話,就等候他們,因為他們比自己年老。以利戶見這三個人口中無話回答,就怒氣發作。
敬畏主是落實在生活中的,敬畏主不是一個口號,敬畏主是一個行動。約伯舉出很多行動,反省很多行動,也在這許多行動上,在主的面前立下一個志願。
約伯有沒有虧欠人,約伯覺得自己公義,但是他要聽全能主的回答,到底我是不是公義的。從全能主的角度來看,我能夠稱為是公義的嗎?約伯當然堅信他是公義的,不過他敬畏主,他要從主得到肯定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