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師陪你吃靈食播客

總覽

《歷代志下》31:1-21|尋求上帝盡心去行

過節十四天的快樂之後,百姓並不是在高潮中就結束了,而是真實的採取行動,把過去那些不合神心意的偶像啊、柱像啊,全部去掉,然後大家快快樂樂的回家去了。這是復興現象帶給我們看見的,不只是百姓歡樂,而且呢,也要認罪悔改,這個除掉偶像,就是歸回正路的意思了。
復興不是只有共聚一堂、快快樂樂、除去偶像、快樂回家就結束,其實那正是開始,回家了落實信仰。但是在希西家的帶領之下,信仰的維繫是有一套摩西律法定規的,於是他把制度也開始復興了,只有在制度層面上的復興和落實,復興才能夠繼續,這是多麼重要的原則啊!這些制度的恢復,當然包括了所有關於敬拜、獻祭等等的制度復興起來了。
他全力盡心的去做,不管是辦理與聖殿有關的事情,不管是關於遵守律法誡命的事情,那就是制度層面的事情,或者呢,尋求主心意的事情,那就是將來發展的事情,他都盡心盡力去做。這真是留給後代一個非常重要的指引,一方面我們懇求主賜給我們忠心良善、盡心盡義的領袖,第二方面,領袖帶領的時候是全面性的關懷以及復興,而且在這個復興過程之中,不只是看見聖殿的敬拜,也看見律法在制度層面的重要,更是看見尋求神心意的重要性,也就是尋求將來有些什麼重要發展,用現在的語言來講,那就是尋求神對我們這個屬靈團體以後的異象是什麼。

閱讀更多

《歷代志下》30:1-27|恢復守逾越節

當快馬傳書來到不同的地方,有的人譏誚,不以為然;有的人呢,卻自卑,自我謙卑,受感動,願意來到耶路撒冷過節。這兩極化的反應啊,就看出人性裡面有兩種力量,這兩種力量,一種是阻擋主的心意的,一種呢,順服主的心意的,於是這兩個力量就表現在兩類人、兩群人的行為之中。
心歸向神的時候,我們的手也會照顧人。不只是心中充滿火熱,很有感動,我們的手就是行為,也應該帶出顧念人的行為,這就是由感動變成行動啊!真正的復興絕對不是只有內心的轉變,一定會帶來外顯的行為。

閱讀更多

《歷代志下》29:1-36|合主心意的敬拜

希西家的時事分析,不是從什麼政治學理論、什麼外交學理論來講的,是從信仰的角度出發的,他從他所信的,以及信仰的原則,來檢討國家所遇到的種種困難,這個神學性的檢討、神學性的分析,就讓百姓重新思考,走上正軌。
一個敗壞的國君可以帶來自己的敗壞、國家的敗壞,但是一個尊主為大的國君,也會反映出自己靈命的成熟,更會讓國家走上正軌,百姓因此看見人生的方向,於是走在一個合神心意的路上,就充滿了喜樂,這就是復興現象。

閱讀更多

《歷代志下》28:16-27|亞哈斯病急亂投醫

亞哈斯在走投無路的時候呢,就分外遠離主耶和華,分外背叛主耶和華。這種心理喔,有時候真的是深不可測!不只是離棄耶和華,遠離耶和華,他的心中的想法是:「既然我敗於大馬色,不如我把大馬色人的神明迎回來,說不定他也能保護我脫離軍事威脅啊!」這種的思維,實實在在看出亞哈斯心靈中,信仰的錯誤,靈命的喪失啦!怎麼可能?你是信主耶和華的人,沒有跟隨主耶和華也就罷了,現在反而要找敵人的神來拜呢?

閱讀更多

《歷代志下》28:1-15|亞哈斯的悖逆

真是好景不常啊!在他前面幾任國王,總是行耶和華眼中為正的事之後,這一位亞哈斯王啊,卻是在信仰的基礎上,根本離棄了主了。
以色列人下手也非常狠的喔,一天殺了他們十二萬人啦!不只這樣,那麼剛剛讀的經文還給我們看見,殺人之外,還把以色列國的人擄掠去了,要帶到撒馬利亞,多少人呢?二十萬人。你想看看,死了十二萬,現在帶走了二十萬,意思就是猶大國所剩不多了。
一個國王亞哈斯自己的心術不正,信仰動搖了之後,真的帶來整個團體受累,而且整個團體受害,死了這麼多人,被擄了這麼多人,很可能猶大國國勢就從此不振了,不過耶和華有憐憫、有慈愛,就在這個存亡危急之中,先知的出面,影響了大局,也扭轉了大局。這二十萬被擄的人,最後回到自己的家園,使得猶大國能夠繼續傳承。

閱讀更多

《歷代志下》27:1-9|主前持守正道

一個國王不管是英明也好,不管是悖逆也好,最後都要過去,接續的人就接續他的王位。有時候王位甚至會被打插,然後,可能靠著神的恩典,又再次歸正,不論如何,人生都是有限的,包括國王,於是這些作國王的人,在《歷代志》的歷史學家的筆下,他們的生命或長或短,他們的統治或長或短,最後都要交棒,在這個交棒和接棒的過程之中,來衡量這個交棒者和接棒者的一個重要標準,那就是除了他的建設之外,首先講的都是他的信仰。他是行耶和華眼中為正的嗎?還是行耶和華眼中為惡的呢?一切建設在於這一個信仰的基礎之上。

閱讀更多

《歷代志下》26:16-23|烏西雅晚節不保

在記載了烏西雅王的豐功偉業之後出現的,特別給了一個評註,那就是烏西雅王非常成功,國家鼎盛,於是他心高氣傲,也就是開始變得驕傲了。他竟然要進聖殿燒香。在聖殿中燒香,這是祭司的職分,不是國王的職分,也就是說烏西雅王心高氣傲的表達,就是他要僭越國王的身分,要做祭司要做的事。

閱讀更多

《歷代志下》25:17-28|亞瑪謝剛硬悖逆

最後亞瑪謝還是堅心要跟以色列王打嘛,最後兩軍就在戰場上會面,但是猶大人的軍隊被打得落花流水啊!不只這樣啊,亞瑪謝王啊,還被人家在戰場上俘虜,俘虜了之後怎麼辦呢?約阿施王把亞瑪謝帶回耶路撒冷,這意義非常重大了,你的敵人將你自己打敗的國王帶回來他自己的國家,這代表著,第一、北國的以色列人已經攻陷了耶路撒冷了;第二、故意把猶大國王俘虜帶回來,那不就是給自己的國民看一看,侮辱他嗎?不只這樣啊,約阿施王把亞瑪謝王帶回來之後,還拆毀了耶路撒冷的城牆。這個實在是奇恥大辱了!拆了城牆之後,又把耶路撒冷城的寶貝搶回去了。你看一看這個亞瑪謝王,因為自己的剛愎自用,就讓自己受害,也讓國家受損。

閱讀更多

《歷代志下》25:1-16|亞瑪謝登基作王

明明記載了亞瑪謝王已經把西珥人,也就是以東人打敗了,怎麼可能會把這個西珥人的偶像,千里迢迢帶回自己的國家,然後在被打敗的人的偶像前面燒香下拜呢?真想不通啊!假如這個偶像真有神力,那應該保護西珥人不被亞瑪謝打敗嘛,手下敗將的神明你也撿回來向它敬拜!這成何體統呢?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