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伯記》30:16-31|苦痛中的情緒創傷
有時候我們對另外一個人的苦難,不一定能夠有深切的認識。終究苦難本身也是一個奧秘,太過簡單的去解釋苦難,甚至給別人一些建議,有時候不一定是最智慧的做法。
一切的苦難,一定有終結的!我們相信神有足夠的恩典,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得到屬天的智慧,繼續等候主的時間,在這個過程裡面,我們也能夠自我調整、自我宣洩、自我反省,在這個過程裡面,親自聽到神的話語,約伯在後面馬上就要聽到了!
有時候我們對另外一個人的苦難,不一定能夠有深切的認識。終究苦難本身也是一個奧秘,太過簡單的去解釋苦難,甚至給別人一些建議,有時候不一定是最智慧的做法。
一切的苦難,一定有終結的!我們相信神有足夠的恩典,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得到屬天的智慧,繼續等候主的時間,在這個過程裡面,我們也能夠自我調整、自我宣洩、自我反省,在這個過程裡面,親自聽到神的話語,約伯在後面馬上就要聽到了!
約伯的確,人際關係在這個苦難環境之中,也完全改變了。
過去的約伯,如此受尊重、受歡迎,現在的約伯卻如此被人欺負、被人藐視。約伯從他的口中說出來,讓我們更加體會,總括來說,約伯在苦難之前,他的神人關係、他的自我關係、他的物我關係,還有他的人際關係都無限美好,但是這一次就全然消失,活在一個極端的痛苦之中。當約伯願意將這些苦境講出來,其實從《約伯記》整卷的角度來看,也是約伯的一個自我傾訴。自我傾訴,當然也能夠有一點宣洩的作用。
最深刻的部分,他是向神傾訴的,他一直尋求以前與我成為密友的這位神,怎麼現在我找不到祢了?我相信這樣的呼求,也是一種發自內心深層的禱告。若是我們也有一些人生苦難,約伯所做的,可能可以成為我們重要的參考,在苦難的過程之中,我們向主表達、向主詢問、等候主的光照。
約伯以前照顧這些貧苦的人、孤兒、寡婦、有需要的人,他用公義的態度,來對待一切的人際關係,他對付那些不公義的人…等等等。
約伯在他過去的生活裡面喔,真有點像《彌迦書》第 6 章第 8 節講的話,他是「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神同行」。這一位這樣子在人的眼中,也是在神的眼中,是完全又正直又敬畏神的約伯,的的確確,他用自己的口,描述了他過去的生活。
約伯很清楚的表達了,這些好日子會能夠這樣的享福,是因為神保守了他,那麼神的光光照他,於是他就不走在黑暗之中,換句話說,約伯非常清楚,過去的好日子就是因為蒙神眷顧。
美好生活的不同層面:第一、神人的關係;第二、自我的關係,包括家庭的關係;再來呢,那就是物我的關係,這個環境跟我的關係,感謝主了,神給我們的產業,坐落在佳美之處,那你真的是美好了;第四個,那當然是人際關係。這四方面能夠美好,人生才可能美好。約伯回憶他過去,真的是經歷了神無限的恩典了,一開始他不就是說嗎?神保守我,神光照我,於是他的人生是如此的蒙福。
神知道智慧之所在,也知道智慧怎麼去找,因為祂鑑察萬事,通曉一切。
「敬畏主就是智慧」,這裡不是說敬畏主會得到智慧喔!這裡是說「敬畏主就是智慧」,換一句話說,人間找不到智慧,用人的有限所知也找不到智慧,而智慧是在主那裡,主知道。那得到智慧,惟一的方法和途徑,不是透過主得智慧,是透過敬畏祂,由祂賜給我們,那我們就有智慧了,所以約伯在這裡講出了一個智慧文學非常重要的中心思想,「敬畏主就是智慧」,約伯在多重苦難之後,也在和三個朋友長長的對答之後,得出一個這樣重要的觀察。
比勒達認為上帝是公義的,世人是不潔的,所以不潔淨的世人怎麼能夠找到潔淨公義的上帝呢?
約伯自己的信仰非常的敬畏主,所以約伯知道在他的人生之中應該要敬畏主,所以在苦難中他仍然沒有冒犯主。不過,在這樣的一個痛苦的熬煉之中,約伯所追尋的就是有機會與上帝面對面、與上帝對話,來尋求為什麼上帝給我這樣的煎熬。
約伯一方面看到惡人沒有接受到上帝給他的處罰,但是在這個段落卻同時也深信,惡人必定要快快地消失,好像浮萍一樣,很快就消失,他們所做的惡行在人間也不會有永恆的價值、永恆的影響,意思就是說,約伯一方面看見真實的世界,這個惡人所製造出來的苦難或者是悲劇,一方面他也相信,惡人有一天在公義的上帝面前,必定會遭遇審判。
當一個人願意與主親近的時候,真是要把握時間,珍惜機會啊!約伯知道他現在在人生的這個特別的過程之中,他非常渴望要來到主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