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斯拉記》4:1-24|連續攔阻持續建造
官員來見猶大人,強迫他們停工。根基打好了,但是沒辦法繼續完成,那猶太人也只好停工,於是打好根基的聖殿,在歷史上我們稱呼為「第二聖殿」,就剩下根基,無法繼續動工了。
雖然他們能夠回鄉重建聖殿,的確是主耶和華激動了古列王下的這個命令,但是上帝的帶領會讓人走上高潮,有時候也走入低潮。在高潮和低潮之中,我們分別要去經歷上帝到底怎麼樣保護祂的百姓;到底,這一個停工的聖殿能完工嗎?
官員來見猶大人,強迫他們停工。根基打好了,但是沒辦法繼續完成,那猶太人也只好停工,於是打好根基的聖殿,在歷史上我們稱呼為「第二聖殿」,就剩下根基,無法繼續動工了。
雖然他們能夠回鄉重建聖殿,的確是主耶和華激動了古列王下的這個命令,但是上帝的帶領會讓人走上高潮,有時候也走入低潮。在高潮和低潮之中,我們分別要去經歷上帝到底怎麼樣保護祂的百姓;到底,這一個停工的聖殿能完工嗎?
雖然聖殿還沒有重建,或者說聖殿的這個原址是空蕩蕩的一片,但是他們在那個原址上開始築壇,在那裡獻祭。獻祭代表著真誠的敬拜。一個人敬拜上帝,不在於有沒有一個固定的空間,雖然聖殿這個空間還沒有成就,但是他們心中已經有一個聖殿了,他們的心中有一個敬拜主、尊榮主的態度,於是就從獻祭開始。
會眾的總數有四萬多人,加上他們還有僕役多少人、歌唱的多少人,所以這個群體是一個五萬多人的群體回鄉。這裡給我們一個很重要的提醒,那就是雖然他們已經生根落腳在巴比倫,但是當上帝的呼召來到,仍然有這麼多人願意歸回重建家園,這一種心中向著上帝,要忠心地重建聖殿的這個決心和行動,的確讓我們歷世歷代的聖徒,成為一個很重要的指標。
我們是不是只活在自己的舒適圈裡面呢?舒適圈英文叫做 Comfort Zone,我自己給它翻譯成中文,叫做「康福莊」,我們是不是在這個莊園裡面又健康、又幸福,於是一輩子就這樣過呢?
這裡講到天上的王,那就是我們的主;還有地上的王,那就是古列王。這位萬君之耶和華能夠激動地上的王,所以顯而易見是誰掌管誰呢?當然是天上的永恆主,掌管地上一切的君王。
在一個相對平靜的巴比倫生活裡面,上帝卻激動了古列王,也激動了這些百姓,讓他們願意回鄉,在一段平靜生活之中,上帝有呼召,上帝可以興起環境,讓我們回應上帝的呼召,於是我們就看見,耶利米先知的話,那就是上帝永恆的心意,透過耶利米先知所留下來的記錄,因著這樣,就在以斯拉的時代成全了!
主耶和華所賜的福,第一種福:預期所得,真的得到;第二種福:無法控制的局面上帝也參與、也在這裡掌管,於是一樣的得到結果因此而蒙福。我們人生在世,這兩方面假如都能夠得著上帝所賜的福,那真是滿足得不得了了!
這首詩歌的確涵蓋了人生好多種心靈的共通,要有成就感、安全感、滿足感,這些都是人生豐盛和充實的描述。而豐盛和充實的人生,最重要的源頭,乃是來自於主耶和華。
一開始講到,被擄歸回真是一件大事,這裡講的就是從被擄之地回到錫安,這是一個空間的轉移,因著空間的轉移,就給我們看見神的恩典了。
後面禱告:主耶和華求祢讓我們這些歸回的人,好像河水復流。「河水復流」的意思,那就是本來乾旱的河床,現在有水沖刷而去,而且不停的往前流動。那這個描述的是什麼呢?讓我們這些被擄歸回的人,能夠像河水一樣,不斷地向前流,這不就是一個時間的永恆性嗎?!
凡是跟隨主、倚靠主的人,那當然是屬於城內的了,代表著我們在愛子的國度了;不過,假如我們不認識主、不倚靠主,那就在城外了,那就是黑暗的國度了。其實,人生真的就是這麼簡單,你要嘛選擇進入愛子的國度,要嘛就只好落在黑暗的權勢之下,而復活的主就是帶來真光的這一位,於是,凡是跟隨祂的,就走在光中、就進入光明的國度,愛子的國度。
人生有時候處在被動的狀態,人生常常顯得非常渺小,或者人有時候難免面對到試探甚至是陷阱,若不是耶和華幫助我們,我們就會下場悲慘了。就因為我們人生會遇到以上種種的可能以及挑戰,這位作者親自經歷,親自經歷什麼呢?經歷倚靠造天地的主,就從以上的人生困境中,因此得自由、得拯救,於是他寫下來這首詩歌,流傳千古。
這一批地位非常低落的人,肯定是在別人的手下做僕人的,所以他們有很多要看主人指揮的那個生活經驗。那詩篇裡面就講到,我們仰望主就好像僕人仰望主人,眼睛盯著主人的手,或者是使女仰望、緊緊看著女主人的手。為什麼是主人的手、女主人的手呢?一方面,當時主人常常打手勢,要這個僕人來,於是就這樣 (比手勢),所以這一群做僕人使女的,當然要聚精會神、看著主人或者女主人的手勢,那麼就是眼睛盯著主人的手!
那盯著主人的手,看主人有什麼樣的要求,於是就用這一群社會卑微者的生活和工作的體驗,來反映在等候主的心情上,原來他們仰望天上至高者,也是用這麼專心專注的態度,好像他們工作的時候,看著主人、女主人的手勢一樣,現在他們緊緊地瞪著、盯著、看著、仰望著天上這位主的指揮。用這一種身歷其境的生命共鳴,寫出這首詩歌。
他們雖然在主人、女主人的手下被指來指去、差來差去,不過他們的心靈卻有一個更大的自由,這個自由就是仰望這位至高者,於是就在這一種平常被譏笑、被藐視的卑微處境之中,找出人生一條正確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