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6:1-11|生命力的更新
安息日的設立是為了人能夠與神親近,那現在這個枯乾的手的人根本就得不到安息啊,現在耶穌在安息日讓這個手有毛病的人重新得力,那不是更能夠幫助他在神面前得安息嗎?
但是當時的法利賽人只看重形式、規條,卻忘記了安息日的本質。
安息日的設立是為了人能夠與神親近,那現在這個枯乾的手的人根本就得不到安息啊,現在耶穌在安息日讓這個手有毛病的人重新得力,那不是更能夠幫助他在神面前得安息嗎?
但是當時的法利賽人只看重形式、規條,卻忘記了安息日的本質。
耶穌是一個新的世代,是一個新的國度掌權時代,因此門徒就跟耶穌一起在這裡歡樂。但法利賽人或是約翰的門徒,倒是常常地禁食,他們看不到耶穌已到,神的國已經在這裡掌權的這樣的一個情景,他們沒辦法接受這樣的一個新的時代。
我不知道這個大痲瘋患者已經有多久沒有任何一個人摸過他了,現在這個醫治他的主,竟然也是摸他的主,於是這個痲瘋病人,不只痲瘋得潔淨,我相信他的心靈的長久以來的孤單寂寞,也因為耶穌的這個觸摸,讓他的心靈得安慰。
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也意表了如果我們能夠原諒別人,人跟人之間的隔閡就可以把它給拿掉,而在這裡面就可以活出主所賜給我們的形象跟樣式,當然,神的榮耀在這裡也就彰顯了>
因為彼得本來一開始覺得不太想再去打的嘛,「祢怎麼會打魚嘛!」有點驕傲嘛!看到這個結果是超乎一個有經驗、熟練的漁夫所能期待的,於是他看出了耶穌的特質,連稱呼都改了,本來叫「夫子」現在叫「主啊」,於是他感受到,面對這一位主,他之前的態度實在是得罪人,而且他的內心真的是一個罪人的態度。那這樣講的話,這裡除了眾人能夠被耶穌得到,能夠離開罪惡之外,其實彼得自己已經盡力了喔!這一個彼得,其實也是在罪中捆綁的人,但是因為這個經驗,他也從罪中得到自由。
耶穌為什麼不要他作聲?在這裡面很重要的是,耶穌作為一個彌賽亞的身分,作一個彌賽亞這樣的救世主並還沒有成就,因為十架的救恩還沒有到,因此在這裡呢,要這個污鬼不要提這件事情,不要過於彰顯祂將來這樣的一個身分。
祂的道成肉身不僅僅是要把福音帶給以色列人,更是要帶給各國、各邦的這些百姓,因此祂要到別的鄉鎮來傳揚福音,成就祂這個道成肉身的異象。
這麼偉大的兩位先知,但是他們拯救的對象,卻是特別揀選的,前面提到,以利亞特別揀選一個寡婦,這麼多寡婦,為什麼選她?第二位以利沙,特別揀選的是乃縵將軍是不是啊?這個意思就是說,神的恩典要臨到人的身上,但是人要有正確的回應,難怪這樣的話,讀完《以賽亞書》,大家定睛看祂,等待著福音要來臨,只不過耶穌卻指出真相,人必須心歸向神,這個福音的臨到,才有真實的意義。
人聽到真理也就明白了自己的真相,屬靈的真相。神的話像鏡子一樣光照了我們了之後,我們對著鏡子看一看自己,這時候決定性的一刻應該來臨了,當時會堂中的百姓給我們看見的是一個負面的例子,這群人聽到真理,明白真相,但是卻拒絕接受,甚至要謀殺耶穌。意思就是說,其實真理要使人得自由,但是卻有人刻意抵擋,於是真理就不在他們中間了,耶穌就離開了。
撒但希望耶穌「如果祢是神的兒子」,這個「如果」在原文指的是「祢既然是神的兒子,那祢就把石頭變成食物。」一般我們就稱之為「把石頭變成麵包」。不過在這裡面,這個石頭變成食物的過程,這個「變成」指的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在當時,特別指的是「以石頭來擊火、烹飪」的這樣一個動作,所以耶穌事實上如果要食物,那祂隨時都可得。
家譜的意義非常重要,起碼給我們看見幾樣事情,第一個、這有世代的傳承,一代接一代、一代接一代,這表示說耶穌基督不管是從父系來的家譜、母系來的家譜,都可以追溯回去的,真有其人,歷史性的確認;第二個、正如剛剛我們所講的,這一代接一代的過程之中,裡面有好多人的名字真的只出現一次,用現代人的眼光,也許我們會覺得這個人無足輕重,因為只出現一次,不像亞伯拉罕,新約、舊約都出現,大人物嘛!其實不要小看任何一個我們所謂的小人物,小人物也是人物喔!因為神要使用他嘛!
兩位都從天使命的名,但施洗約翰,約翰是指神的憐憫;耶穌是指神的拯救。憐憫在先,拯救在後,但都是從一路一致的救恩的過程。而施洗約翰是僕人,因為他在主面前為大;而耶穌是至高者的兒子。
施洗約翰用施洗的方式來讓眾人悔改,罪得赦免,但耶穌用火來揚淨,是一個深層的洗淨,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這裡面,施洗約翰的預備主的道,修直祂的路;耶穌正是把我們帶進神的家中。
不結好果子的下場竟然緊張悲慘,那結出的果子更要與悔改的心相稱,意思就是,悔改不只是心裡一點轉變而已,那是有行為的。
一個憐憫的心,一個公平的行為,還有一個仁愛的心態,的確是一種悔改的心,有了之後,相對的帶出來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