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數記》5:1-31|第06集|持守聖潔的群體
第一個是要讓不潔的與聖潔的分開;第二、是聖潔中的百姓,也需要有一個合神心意的生活方式。
這聖潔的群體,在曠野生活的時候,第一、有了生活的規範;第二、讓大家知道聖潔的重要;第三、在規範之中,大家可以有一個平和的生活。這裡當然是牽涉到信仰的角度,不過,也牽涉到社會的角度。上帝透過摩西,將祂的心意告訴百姓,這樣的心意,真是充滿了信仰的原則,也顧念到人間、社會的互動,從此可以看見上帝的律法是一個合情、合理的律法。
第一個是要讓不潔的與聖潔的分開;第二、是聖潔中的百姓,也需要有一個合神心意的生活方式。
這聖潔的群體,在曠野生活的時候,第一、有了生活的規範;第二、讓大家知道聖潔的重要;第三、在規範之中,大家可以有一個平和的生活。這裡當然是牽涉到信仰的角度,不過,也牽涉到社會的角度。上帝透過摩西,將祂的心意告訴百姓,這樣的心意,真是充滿了信仰的原則,也顧念到人間、社會的互動,從此可以看見上帝的律法是一個合情、合理的律法。
哥轄和他的宗族們在搬運這些會幕的物件的時候,絕對不可以進入聖所。這是什麼意思呢?會幕的結構,我們很清楚了,會幕中間內層有聖所,聖所的內層有至聖所,聖所和至聖所裡面都有不同的擺設,而哥轄和他的宗族們,他們負責搬運的是聖所以外的那一些物件;聖所以內的是另外一群人負責的,所以搬運聖所以外的這個宗族,就不能夠越分,進入聖所來看聖所其他的事情。
事奉主,什麼年齡都可以,不過我們要掌握最精華的時刻,要獻給主。
今天每一位被救贖的人都應該起來事奉,有時候因為某些原因和約束,我們暫時沒有辦法這樣的話,那麼按照這個原則,我們就應該用金錢來支持其他人的事奉工作。那麼這個原則留在舊約,我相信在教會時代也看出許多這樣的例子。
為什麼利未人他事奉的專責是如此。這個就要追溯到出埃及的時候,第十災就是長子之災。在出埃及的時候,神最後動手讓埃及地凡是頭生的,不管是長子也好,頭生的牲畜也好,要被滅命的天使所滅。所以那個時候,這一個災禍降臨,埃及地是哀鴻遍野,惟獨上帝的百姓,因為摩西教導他們在門口的門楣和門框中,塗上羊的血,滅命的天使就不會進這個家來殺害頭生的了,因此就成為逾越節的典故。
以色列的長子因為在這次逾越節中,上帝保留了他們的性命。所以,因著蒙救贖,長子的生命之權就屬於上帝。換句話說,以色列人所有的長子應該都要起來事奉上帝,但是摩西在這裡說出了,本來每一個長子都要歸於上帝、事奉上帝的,只不過現在用利未支派來代替所有的長子來事奉上帝,這就是為什麼利未支派分別出來,專門在會幕中做各種事奉的任務了。
百姓當然要爭戰,不過爭戰得勝與否,那就是看在中心的上帝的會幕,換句話說,這一支主耶和華的軍隊,不只是一隊戰爭的軍隊,更是以會幕所代表的敬拜為中心的軍隊。
審判最終的目的,不只是要使惡人面對公義,更是因著審判,帶給萬國萬民認識主的機會,將主的榮耀向萬國萬民傳名。
先知以賽亞在那個時代,不只是呼籲百姓歸回上帝的律法,行出一個公正公義的生活,最後給百姓一個永恆的盼望。這個盼望不只是在今生,更是在永恆。以賽亞先知,一生為主擺上,忠於主的託付,而他的一生事奉也就停留在永恆盼望上。
有一些心裡已經遠離上帝的人,希望藉著獻祭來得到上帝的喜悅,其實這是無效的,因為上帝看重的是人痛悔的心腸,也就是說,上帝看重的是人願意歸回的內心轉變,而不是外在這些物質上的獻祭。
環境完全更新了,所以神人關係改變了、人際關係改變了、物我關係改變了,這就是新天新地帶來的永遠福分。
耶穌基督道成肉身來到世界就開始了末世了。那麼以賽亞先知當時所期待的已經開始發生,但是在這個發生過程中還沒有最後完成,那麼在已經開始、尚未完成的這個階段,就是現在我們教會時代了。在這個時代裡面,我們可以經歷新天新地,預先品嘗那種美好,但是我們也存心忍耐,等候最終新天新地完全的來臨,用這段經文我們可以彼此激勵,我們在神人關係、人際關係、物我關係上可以不斷的更新,經歷上帝已經給我們的奇妙恩典。
在《以賽亞書》 45 章 15 節,先知以賽亞那邊曾經提過,我們的主,我們的上帝是一位「自隱」的上帝,自我隱藏的,不過《以賽亞書》到了末了的時候,在 65 章這裡給我們看見,主可以是自隱的神,但是這裡的這一位主,另外一種的描述,那就是祂是自我顯現的神,「自顯」的神,祂在那裡呼召百姓說:我在這裡,我在這裡,你們來到我面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