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姓名: 吳 榮滁

《以斯拉記》5:1-17|重拾失落的召命

哈該先知呼籲百姓起來建造,《哈該書》雖然只有兩章,卻記載了四篇重要的講道內容,於是透過哈該先知的激勵,以及撒迦利亞先知也給百姓的勉勵,要他們知道,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耶和華的靈方能成事,這是《撒迦利亞書》第 4 章第 6 節所提到的,於是百姓就起來建造了。
只靠以斯拉,他沒有辦法成就這個奇妙偉大的事工,就是重建聖殿,但是加上其他的團隊成員,譬如先知的加入,譬如所羅巴伯作為一位政治領袖的帶領,合在一起重建聖殿的事工就能夠繼續進行;

《以斯拉記》4:1-24|連續攔阻持續建造

官員來見猶大人,強迫他們停工。根基打好了,但是沒辦法繼續完成,那猶太人也只好停工,於是打好根基的聖殿,在歷史上我們稱呼為「第二聖殿」,就剩下根基,無法繼續動工了。
雖然他們能夠回鄉重建聖殿,的確是主耶和華激動了古列王下的這個命令,但是上帝的帶領會讓人走上高潮,有時候也走入低潮。在高潮和低潮之中,我們分別要去經歷上帝到底怎麼樣保護祂的百姓;到底,這一個停工的聖殿能完工嗎?

《以斯拉記》3:1-13|重立聖殿的根基

雖然聖殿還沒有重建,或者說聖殿的這個原址是空蕩蕩的一片,但是他們在那個原址上開始築壇,在那裡獻祭。獻祭代表著真誠的敬拜。一個人敬拜上帝,不在於有沒有一個固定的空間,雖然聖殿這個空間還沒有成就,但是他們心中已經有一個聖殿了,他們的心中有一個敬拜主、尊榮主的態度,於是就從獻祭開始。

《以斯拉記》2:1-70|第一次歸回名單

會眾的總數有四萬多人,加上他們還有僕役多少人、歌唱的多少人,所以這個群體是一個五萬多人的群體回鄉。這裡給我們一個很重要的提醒,那就是雖然他們已經生根落腳在巴比倫,但是當上帝的呼召來到,仍然有這麼多人願意歸回重建家園,這一種心中向著上帝,要忠心地重建聖殿的這個決心和行動,的確讓我們歷世歷代的聖徒,成為一個很重要的指標。
我們是不是只活在自己的舒適圈裡面呢?舒適圈英文叫做 Comfort Zone,我自己給它翻譯成中文,叫做「康福莊」,我們是不是在這個莊園裡面又健康、又幸福,於是一輩子就這樣過呢?

《以斯拉記》1:1-11|被上帝激動的人

這裡講到天上的王,那就是我們的主;還有地上的王,那就是古列王。這位萬君之耶和華能夠激動地上的王,所以顯而易見是誰掌管誰呢?當然是天上的永恆主,掌管地上一切的君王。
在一個相對平靜的巴比倫生活裡面,上帝卻激動了古列王,也激動了這些百姓,讓他們願意回鄉,在一段平靜生活之中,上帝有呼召,上帝可以興起環境,讓我們回應上帝的呼召,於是我們就看見,耶利米先知的話,那就是上帝永恆的心意,透過耶利米先知所留下來的記錄,因著這樣,就在以斯拉的時代成全了!

《詩篇》|126篇|被擄歸回的喜樂

一開始講到,被擄歸回真是一件大事,這裡講的就是從被擄之地回到錫安,這是一個空間的轉移,因著空間的轉移,就給我們看見神的恩典了。
後面禱告:主耶和華求祢讓我們這些歸回的人,好像河水復流。「河水復流」的意思,那就是本來乾旱的河床,現在有水沖刷而去,而且不停的往前流動。那這個描述的是什麼呢?讓我們這些被擄歸回的人,能夠像河水一樣,不斷地向前流,這不就是一個時間的永恆性嗎?!

《詩篇》|125篇|倚靠主必不動搖

凡是跟隨主、倚靠主的人,那當然是屬於城內的了,代表著我們在愛子的國度了;不過,假如我們不認識主、不倚靠主,那就在城外了,那就是黑暗的國度了。其實,人生真的就是這麼簡單,你要嘛選擇進入愛子的國度,要嘛就只好落在黑暗的權勢之下,而復活的主就是帶來真光的這一位,於是,凡是跟隨祂的,就走在光中、就進入光明的國度,愛子的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