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姓名: 吳 榮滁

《撒母耳記上》2:11-36|失落的下一代

?以利兒子的問題,然後看到撒母耳和哈拿的蒙福;之後又講到以利的父親教導這兩個孩子,但這兩個孩子惡性不改;之後又講到撒母耳蒙主喜悅,這種的對比,是不是讓我們想到上一集哈拿的禱告,那個智慧詩的部分,就是第 2 章第 4 到第 10 節,就講到主耶和華可以在人生、經濟、政治各方面使人高升,也能使人下降。這種對比的禱告,就在現實生活中看到了。的確,主使撒母耳和他的母親高升,也能使以利和他兩個兒子衰微。
人要敬畏主、人要讚美主,人也要順服主的引導,否則,大能的主耶和華可以讓你高升,也可以讓你衰微,可以讓你永存,也可以讓你下陰間。這一種的智慧詩的形式,在「哈拿之歌」之後,就用一段歷史的事件和個案來說明「哈拿之歌」屬靈的原則。

《撒母耳記上》2:1-10|稱頌讚美奇妙主

一開始哈拿人生悲哀,苦痛啊!於是就開口禱告,這個禱告是祈求,祈求上帝眷顧她,然後呢,上帝真的眷顧她了,賜給她兒子,於是她就還願把孩子帶到主面前,讓這個孩子撒母耳一生事奉主。當這件事發生了之後,那就到這裡了,這是一個讚美的詩歌,由祈求變成讚美,因為當中經歷了神的恩典。
從人生最悲慘的時候開始,其實上帝有奇妙的美好旨意,讓哈拿就在那個低谷之中,去經歷上帝的救恩,經歷了之後,也不斷的開啟對上帝的認識更加地加深,也更加地開廣,於是她可以唱出「哈拿之歌」。

《撒母耳記上》1:19-28|將最好的獻給主

她的禱告是要求這一位主不要忘記她,換句話說,她禱告什麼呢?她的禱告的出發點,就是她要跟主有一個更親密、更加同行的關係,這是為一個關係而禱告的。講完這個,她才說:「如果主賜給我一個孩子,那麼我就要把他獻給主了。」換句話說,賜給她一個孩子呢,只是主的關係和她之間親密無比的一個證據,她所禱告的是與主有美好關係,而孩子是證明美好關係真的存在,主垂聽她、眷顧她。

《撒母耳記上》1:1-18|在困頓中傾心吐意

當哈拿聽到以利向她這個「主聽你禱告,主要賜福給你」的這個信心的宣告之後,哈拿也用信心來回應呢!她馬上就吃東西了。你看看這個情緒的轉變,臉上不再帶著愁容,好像變了一個人一樣,為什麼會變了一個人呢?第一、她向主禱告;第二、她聽到主透過祭司向她的回應,於是她也憑信心領受主的應許,整個人改變了!

《使徒行傳》28:11-31|保羅終於抵達羅馬

保羅在自己租的地方住了兩年了,好多人來找他,他可以自由的傳揚,在那個地方,雖然他是囚犯,雖然被捆綁,但是上帝的道沒有被捆綁,《使徒行傳》整卷書就在這樣的記錄中結束了,用一個文學的角度看,這樣的記錄並不是一個什麼高潮結束喔!非常平淡的鋪陳,似乎還沒有完,的確,《使徒行傳》也還沒有完,因為主的大使命,在《使徒行傳》中,看見那一代的門徒、使徒完成了,只不過這一個完成,只是那個時代的一個段落,我們也有我們這個時代要繼續寫的《使徒行傳》,使命門徒繼續為主而活,繼續不管遇到什麼情況,我們都向主回應:「我在這裡,請差遣我!」不管我們是什麼身分。

《使徒行傳》18:18-28|接二連三宣教行

亞波羅作為一位有學識的學者,他是一位很能講解聖經、條理清晰的學者,但是他也有謙卑的心,來到百基拉和亞居拉的住處,他也虚心的領受,在後面的經文我們就看到,這對夫妻也幫助了亞波羅之後的傳道,表示,各位弟兄姊妹,就算我們在聖經上,在舊約、在新約,你讀了很多次,但是你的心中依然要有那顆謙卑的心,保羅教導訓練這對夫妻,這對夫妻再把亞波羅所欠缺的一些需要幫助的部分,更多地幫他建立起來,聖徒之間的互相幫助、彼此謙卑服事,就促成了更美好更大的工作。

《使徒行傳》18:1-17|保羅到哥林多宣教

「主的復活」是一個聖經神學上重要的主題!我們應該好好搞清楚!不過,「復活的主」呢,卻是一個與主親密的關係,我們不只要學習主的復活的真理,我們也應該求主給我們經歷復活的主這一種信仰第一手的經驗,保羅在這裡給我們看見,他的確經歷了,其實他在哥林多的宣教活動挑戰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