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2:1-12|君王登基理應臣服
耶穌基督對萬國所宣告的權柄,在《馬太福音》28 章耶穌升天之前已經說了,祂說:所有的權柄都歸給祂。祂有所有的權柄,就是這首詩歌的第二段一樣。然後,在這個權柄裡面,耶穌基督曾經宣告:祂要再來,當祂再來的時候,那就是統治萬國的最高潮、結束和應驗。
耶穌基督對萬國所宣告的權柄,在《馬太福音》28 章耶穌升天之前已經說了,祂說:所有的權柄都歸給祂。祂有所有的權柄,就是這首詩歌的第二段一樣。然後,在這個權柄裡面,耶穌基督曾經宣告:祂要再來,當祂再來的時候,那就是統治萬國的最高潮、結束和應驗。
《詩篇》是有福的一個人生,所以一開始的第一句話就是蒙福的,Blessed!那所以什麼是有福的人生呢?我想蒙福的人生,並不是說都是一帆風順,那蒙福的人生是因為在信仰生活的裡面,主的同在、主的陪伴、主的幫助,主堅固我們,主有時候安慰我們,所以在過程的裡面,我們在真神的帶領底下,我們有這些不同的一種的體驗跟經歷。
祭司兜聖肉的律法,給我們看見衣袍為什麼聖潔?因為接觸到聖肉,於是衣袍聖潔。但是衣袍的聖潔,從接觸聖肉而來的聖潔,不能夠傳遞給其他的東西,背後的原則很簡單,那就是:聖潔沒有傳遞性,一個人要聖潔、一樣東西要聖潔,必須要跟聖潔的源頭親自連接,它才能成為聖潔,而聖潔不能傳給別人的。今天一個人信耶穌,他的兒子是耶穌基督的信徒嗎?不是的,他的孩子必須親自信耶穌。
反之,摸屍體的這個案例就給我們看見,汙穢卻是有傳遞性。汙穢,擴大的來講,就是違反神的心意。
人假如把自己看得太高,當然撒手不管,不會關注上帝家裡的事。但是人假如把自己看得一文不值,把自己看得太低,也不可能奮起來事奉主的。
《哈該書》是寫在一個非常困難的時刻,猶太人亡國了、被擄了,在被擄的過程中,自己的家園,特別耶路撒冷其實是遭受到巴比倫很大的摧毀的,在毀壞裡面,首先被毀壞的,那就是當年所羅門的聖殿。
但是在被擄之後,神恩待他們,給他們機會又歸回了,那是因為巴比倫又被波斯帝國所亡。波斯王朝是一個非常大的王朝,地理上橫跨歐、亞、非三洲,這麼大的王朝,當然就會有不同的民族了,波斯國王改變了政策,他改用懷柔政策,於是就給各個不同的民族多一點自由,那麼這些猶太人希望回鄉重建家園,也得到國王的允許了。歷史上在聖經裡面記載了三次的歸回,哈該是在第一次歸回的行列之中。那一次還挺盛大的,所羅巴伯帶了大概五萬個人回鄉,那麼這是發生在公元前五百三十六年。
當我們在看這些《詩篇》的時候,我看到宇宙萬物,像天上的星星、月亮,或者說野地的花等等這些,都不斷的在頌讚這位主,他們在演奏一個交響樂,再加上地上的,更是一個更美、更大的一個交響樂。
詩人寫的是一個呼召,他呼召所有的天上、地下所有的受造物,來頌讚這位造物的主,1 到 6 節他呼召從天上的一切的受造物來頌讚,之後呢,7 到 14 節是呼召地上的一切的受造物,齊聲的來讚美、來頌讚。
這裡讚美詩,我們看到有四個方面的讚美:讚美神大能的作為、讚美祂的施恩美德,讚美神的信實,還有讚美神的公義。所以這個是對神的屬性,對神的整個的作為發出詩人的一個對神的一個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