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前書》3:18-22|受苦背後的榮耀
洪水是會致人於死的,但挪亞一家卻藉著方舟的施浸,預表了透過耶穌寶血的護佑,所以當我們悔改向主,就得稱義,因而也就可以潔淨。所以彼得在這裡提到了這八人獲得那無虧的良心,就與主相合於耶穌基督的復活。同樣我們可以看到彼得教導,形式的浸禮,固然可以除掉肉體的污穢,但是如果沒有實質的悔改,也就是要有無虧的良心,那一切都是徒然的。
洪水是會致人於死的,但挪亞一家卻藉著方舟的施浸,預表了透過耶穌寶血的護佑,所以當我們悔改向主,就得稱義,因而也就可以潔淨。所以彼得在這裡提到了這八人獲得那無虧的良心,就與主相合於耶穌基督的復活。同樣我們可以看到彼得教導,形式的浸禮,固然可以除掉肉體的污穢,但是如果沒有實質的悔改,也就是要有無虧的良心,那一切都是徒然的。
神所賜給我們命定的福,在彼得的教導裡面有幾個做法,這個做法包括同心,也就是同心合意於我們的所有的思維跟辯論。對神的理解、對神的依賴,也要彼此的體恤,所以我們當同哀矜,也當同喜樂。我們要相愛如弟兄,因為所有的這些以色列人,這些神的跟隨者,都是家人,同時我們要存慈憐的心,因此我們要悲憫助人,因為我們曾經都是羊,如同沒有牧者一樣,但如今,我們跟著耶穌,就得到彌賽亞的牧養,所以在這裡面我們也看到,也當要存謙卑的心,因為耶穌是柔和謙遜的,同時我們不以惡報惡,也不以辱罵還辱罵。
為義受逼迫有一個好處,就是神的同在,讓我們能夠更親近神,所以受苦不是結果,我們這些屬神的人,在受苦當中,一切絕非枉然,因為苦難是化了妝的祝福,有神的慈愛跟旨意在這當中。
丈夫的妝飾是什麼?用分詞的角度,就是與妻子同住,要敬重妻子。與妻子同住,指的是彼此的扶持,因為知道自己的知識是有軟弱不足的,所以必須要謙遜的能夠與妻子來扶持同住;而敬重妻子,則是因為兩個人是一同共同領受那生命的救恩,就像創世之際,亞當跟夏娃,他們在墮落之前,夫妻事實上是共同治理神的家的,因此彼得在這邊提醒了,無論作妻子的,無論作丈夫的,都要有一個共同的一個妝飾。
這些散居者過去在遠離的家鄉的地方,在土耳其的境界裡面,他們就像羊群沒有牧者一樣,如今卻能夠因為耶穌的無罪的一個代贖,得以進到羊圈當中,現在就在耶穌基督,這位舊約所稱的彌賽亞的牧養當中,所以彼得提醒了這些散居者,讓我們在苦難當中、在移居當中、在散居當中,能夠領受所賜給我們的種種的苦難,是因為耶穌也是在這苦難當中救贖了我們,也讓我們能夠倚靠祂,成為祂所牧的羊。
彼得在這裡提醒所有的餘民,應當要警醒,雖然他們散居之民是生在外邦,是寄居的,但是也要謹慎的自守,彼得提醒,禁戒肉體的私慾,因為靈魂跟肉體的情慾是相爭的。當我們順服肉體的時候,就成為外邦人眼中的作惡行為,因此呢,彼得提出一個反證的做法,也就是品性端正,讓我們在鑒察的日子,能夠得到神的一個喜悅。這個鑒察的日子呢,「日子」在這裡面原文指的是白日,也就是在神所掌權的日子,沒有黑暗當中。而「鑒察」指的是監督,特別在《使徒行傳》曾經提過「聖靈立你們作全群的監督」,這個「監督」跟在這個經文裡面的「鑒察」是同一個希臘文字,指的就是當神掌權,要審判、要監督的時候,你們是蒙神喜悅的,因此即便在外邦當中,也要品性端正,即便我們有肉體的私慾,我們也要禁戒。
神的道 logos 活潑常存,主的話 rema 命立就立,祂永存了一切,創造了救恩,我們也因為祂的話得以存活,並不是因為我們所做的工,而神救恩的道 rema 能夠永存。
在尼西亞的信經裡面,提到了永恆存在的本體,有截然不同,但又不分開的三個位格。三個位格,三位一體真神的角色各有不同,在這段經文裡面看到的「聖父的揀選」、「聖子的救贖」及「聖靈的聖化」的功能,特別在這裡強調的「聖子」是「蒙祂血所灑的人」,用於潔淨。
我們應當審慎管教我們的兒子,因為我們的管教就使他能夠彰顯主的榮耀,我們也得到一定的安歇,我們的心裡也能夠得到一定的喜樂。
高徒出於名師,而這高徒所帶來的果效,是讓名師得以喜悅的,因為在這當中,我們都同享主所賜的平安。
「沒有異象,民就放肆」,這裡的放肆,若我們回到原文,事實上指的是滅亡,沒有異象,民就滅亡。當時的以色列民在西奈山下,他的所作所為,跟當時在西奈山上摩西得到神的啟示,頒授律法,是形成一個強烈的對比,山下沒有異象,民就因而放肆,最終這民就要得以敗壞,就要得以滅亡。山上的領受神所賜給我們的十誡律法,是榮光一片,但山下卻是荒淫無恥,所以我們看到放肆帶來的滅亡,唯有遵守律法的,我們便為神所賜給我們永遠的福分。
倚靠自己?還是倚靠神?倚靠自己的,就心中貪婪,倚靠自己的,就心中自是。但當我們倚靠神,我們就看到得到豐裕,必蒙拯救,因為我們在這智慧當中行事,因為我們也體念神顧念貧窮,我們當然也就不致缺乏,但如果我們倚靠神,我們佯為不見,我們就要受到神的咒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