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賽亞書》28:23-29|第33集|上帝有如智慧農夫
假如一個農夫做農事他都要有計畫,也必須遵守一些農業的規則的話,那麼請問,人的一生豈不也應該這樣嗎?人的一生比種農作物要複雜的多,那當然人生要有一種人生的規則,是順理成章的,也是必然的。
假如一個農夫做農事他都要有計畫,也必須遵守一些農業的規則的話,那麼請問,人的一生豈不也應該這樣嗎?人的一生比種農作物要複雜的多,那當然人生要有一種人生的規則,是順理成章的,也是必然的。
先知以賽亞用一個比喻來描述,這些人好像喝醉酒了,搖搖晃晃,走路都不知道去哪裡,也站不穩了,代表著先知的話語他不願意聽、神的心意他們也不願意去瞭解和跟從,於是人生就好像喝醉酒一樣失去了方向,失去了指引。於是這個國的國民,神也要拯救,也是管教他們。神的管教當然就是透過先知告訴他們當行之路,可惜他們不聽神的話語。
們人生最大的安全感到底是在環境,還是來到主的面前呢?讓我們好好深思,也做出決定跟從主,不是看環境,於是盟約之主就能夠使我們人生的葡萄園充滿了葡萄、結實纍纍,走在豐盛恩典之中。
城就是一個保護,有城牆、有城門,百姓住在裡面就得到安全。以賽亞說,神的救恩就好像一個城,這個救恩保護著祂的百姓。不只如此,城門大開的,就是神的救恩不設限的,只要願意投靠神的人都能夠進城,也就是都能夠進入這個救恩當中。
守約的神所要做的第一件事,那就是保護百姓,保護祂的子民,雖然有強權、有強國、有驕傲之人…等等的攻擊,但是神要保護祂的子民。
盟約的神與百姓有一個生命團契的關係。這是一個彼此做朋友的場景,我們與神之間是可以合而為一的,可以分享的,神願意將祂的豐盛分享給祂的子民,只要我們在盟約之中。
第三方面的守約的行動,那就是給子民一種永恆盼望。
若是我們忠心在這個盟約之中,與神一起走上生命的道路,神一定:第一、保護祂的子民;第二、有生命的團契分享、隨時鼓勵、改變、光照、教導等等;第三、神給我們走在這條路上永恆的盼望,盟約之神賜給祂的子民許多恩典和福氣,焦點讓我們專心仰望主,走在蒙福的盟約之路。
以審判,一則以喜啊,一則以憂,因為同時有兩個群體,會對審判有不同的反應,義人在神的審判中,能夠得到神公義的對待;惡人相反的,在審判中,當然要遭受神的懲罰。
神審判全地的目的,是使義人得贖,惡人遭報了。最終目的就是神要全民再次歸向神。
審判不是為了虐待百姓,審判是要管教,於是最終使得大家一起歸向神、瞭解神、認識神。
神的心意是讓推羅這個曾經繁榮的城市,要衰亡七十年。神的主權掌控著一個城市的命運,不管你覺得自己多麼的興盛,你覺得自己多麼的偉大,但是整個人間的命運掌管在神的手中。於是,神要推羅衰敗七十年,它就衰敗七十年。歷史的主宰,當然主宰著歷史。不過這一位主宰歷史的神,對推羅還有一個更深入的涵義,那就是將來推羅會再次興起,神要讓它的貨運、商業,重新恢復,而且這一個城市還要成為服務神百姓的城市。神要使用它。
給百姓一個很重要的提醒:第一、歷史掌管在神的手中。第二、掌管歷史的神,對於人間的種種,不是沒有目的,祂所做的一切,都有一個長遠甚至永恆的目的。所以在過去這麼多集裡面,我們看見常常出現「當那日」或「到那日」這種末時性的信息,神有一個永恆的心意,藉著人間的歷史表達出來。神是掌管歷史的主,祂過去如此,今天仍然如此。不管我們的環境多麼複雜,神在掌權,因此我們對於現在我們所遇到的種種,就不要太掛慮了。因為注意美善的神,一切事情有美善的心意。
雖然大敵當前,城牆也攻破了,各種的努力似乎越來看見效果非常微小,於是百姓反而在悲觀之中,乾脆就麻木過日子吧!今朝有酒今朝醉吧!於是,來吧!吃喝吧!明天就要死了。這一種消極的態度,人生來到一個轉捩點,來到一個抉擇點,但是百姓仍然選擇以自我為中心,沒有歸向神。
假如百姓的心沒有完全歸向神,外在的、破敗的環境只有越來越加重。
巴比倫的淪亡的的確確是因為巴比倫心高氣傲,忽略了興起中的敵人,也就是瑪代波斯的軍事和政治力量的威脅,他們在宴樂吃喝之間,敵人就把巴比倫趁機而入滅亡了。
雖然亞拉伯曾經繁榮一時,不過當神的審判來臨,一切的繁榮社會、光榮的歷史、強盛的人民都要成為過去,因為神的審判來臨,沒有任何人抵擋得住。
「當那日」,末世來臨的時候,很奇妙的事情會發生,那就是這裡提到的:亞述、埃及和以色列,三個其實是彼此為敵的國家,卻「當那日」,末世來臨的時候,竟然能夠和平相處,一起的向萬民做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