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姓名: 吳 榮滁

《撒母耳記下》23:18-39|勇士所行上帝記念

用這個角度來看啊,豈不是非常的切合今天教會時代的同工群體嗎?同工群體當然要知道這個同工是誰啊,不只要知道他是誰,還要知道他一點點成長的背景啊,之後呢,也要看看這個同工到底負責什麼職分嘛,職分要清楚啊,不然在一個同工群裡面,有些人不知道自己做什麼的,那怎麼可能成為一個有效的同工群體呢?職分很清楚的。之後呢,他做過些什麼,那意思就是他自己的的確確是在他的事奉當中,是有跡可循、有記錄可查的。最後,他與其他同工的關係。那不是用現在的角度來看,這就是一個組織架構的最基本要素都存在了嗎?是的,同工不是一群烏合之眾,彼此之間要有關係,彼此之間也要有一個先後的次序,因為沒有這些組織架構,一群同工也很難發揮最大的功效。

《撒母耳記下》23:1-17|大衛遺言 勇士名錄

若是大衛守這樣的約呢,神也會給他後代,不斷的繼續延續他的國位。從神的角度,神守約;大衛的角度,大衛也要守約,那這個叫做「大衛之約」。這個約,其實是大衛一生事奉神的一個很重要的根據跟指標。
勇士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角色,那就是他們反而成為見證人啊!見證什麼呢?見證神透過他們跟隨大衛的這個忠心的行動,來表達出神怎麼樣恩待和眷顧大衛。他們成為一個賜福的管道,神賜福給大衛的媒介。

《撒母耳記下》22:36-51|上帝救恩永被稱頌

主不但是保護在逃亡中被欺壓的大衛,更是建立這位大衛,使他成為得勝者。逃亡是被逼的,是環境使然的,不得不逃,被逼迫,但是作得勝者呢,那就是反敗為勝了。大衛在他的讚美詩的最後這個段落,記錄了神怎麼樣使他抬起頭來啊,對仇敵誇勝。
有時候我們甚至像大衛一樣,流落在一個不想流落的處境,但是就因為進入到那個處境啊,將來得勝之後,就可以在那種處境中向主發出讚美,那就是說,在那個最困難、最難受的處境中得勝了,這種得勝使得人對神的讚美更是深入和切身。

《撒母耳記下》22:17-35|獨一上帝公義審斷

在被拯救的過程中,大衛發現主耶和華是燈,燈就是引領方向的;不只是燈,是祂的道,成為引領大衛脫離困苦的一個指引。讚美主的有讚美主不同的層面。除了讚美這一位拯救者,除了記錄被拯救的見證,除了對自己的認識、對主的認識之外,更重要的是對主真理的認識,那就是主的話語。
主的話語,真的是我們的引導和光照,不只是這個時代的引導和光照,更是能夠穿透時空,對後代帶來重要的影響。

《撒母耳記下》22:1-16|大衛得勝感恩凱歌

認識了拯救者是誰之後呢,我們還可以具體的述說,祂在我們人生中拯救的經驗是什麼。一個是對拯救者的讚美和敘述;第二個那就是對拯救者所做的作為的見證和記錄。其實人的生命之中,離不開這兩大成分對嗎?我們蒙拯救,到底誰拯救我、祂是誰,就是第一部分!那祂怎麼樣拯救我,怎麼樣改變我,這就是具體的見證。大衛的的確確在他的讚美詩的開始,就給我們立下了一個重要的感恩讚美的典範了。

《撒母耳記下》20:14-26|斬首示巴全國安定

這段經文記載了一個智慧婦女的舉動,就因為她在這一個變亂之中,看見大局的關鍵,不是一堆人,而是一個人,於是只要把這個關鍵人物掌握好,其實一個大的動亂或者是一場流血的戰爭,就因此而消彌了。

聖經把這段經文記載下來,我相信一定有重要的教訓,那就是:人要抓住重點做事啊!很多時候抓住重點,再複雜的事情也就迎刃而解了。

《撒母耳記下》19:31-43|歡喜送行與迎王爭執

金罕很可能就是巴西萊的兒子。後來在大衛臨終的時候,大衛還交代他的接班人所羅門要好好對待巴西萊的眾子,似乎這也是一個證明。我們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呢,那這一位老人家巴西萊,的確是一位非常明智的人啊!他知道自己年日無多了,不過他也表示對大衛的支持到底,所以送行嘛,還送過河嘛,然後呢,要求自己不要跟隨大衛去享受榮華富貴啦,「不如,請你帶我的兒子去吧!」

老人家為他的後代做安排,自己沒辦法跟大衛一起享受啦,但是他願意他的後代有一個美好的前程,於是,不論多麼辛苦,帶著自己的兒子金罕跟大衛一起坐船過河,過河之後,才說出這個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