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志下》18:1-11|尋求從主來的聲音
約沙法王國家非常的強大,他自己當然也是非常的富足了,但是一個富足的國王,仍然心存謙卑,要來到主面前求問一切重要的事情。這一個態度呢,的的確確和亞哈王就成為一個強烈的對比了,這一個的對比呢,給我們看見,人生走在兩條路上,剛開始好像都差不多,他們都結了親了嘛,成為親家了,好像要一起做點什麼事情的時候,但是因為人的心態不同,是否遵從主耶和華,就成為兩個人最終有很不同的結局了。
約沙法王國家非常的強大,他自己當然也是非常的富足了,但是一個富足的國王,仍然心存謙卑,要來到主面前求問一切重要的事情。這一個態度呢,的的確確和亞哈王就成為一個強烈的對比了,這一個的對比呢,給我們看見,人生走在兩條路上,剛開始好像都差不多,他們都結了親了嘛,成為親家了,好像要一起做點什麼事情的時候,但是因為人的心態不同,是否遵從主耶和華,就成為兩個人最終有很不同的結局了。
約沙法呢,是一個按照主心意作王的人,特別用了一個描述的方法,這裡說:「他尋求他祖大衛所行的道。」跟從這一個祖先大衛的真道而行,這一個的說法呢,其實給我們一個很重要的提醒,那就是約沙法雖然他的父親亞撒王在晚年信仰走下坡,只不過作兒子的,也不一定要受到晚年走下坡的這個父親的影響,反而他的信仰是追溯回去先大衛的純正信仰之中。
在信仰之中,雖然有一些不正確的影響,但是我們信心是建立主的身上,不是在人的身上。有了這個認知,於是啦,信仰就專注在主的身上,在主的帶領之下,我們可以在人生各方面靠主得勝,而且產生很重要的影響,約沙法就是這樣的一個歷史見證人。
有時候我們在苦難中緊緊跟隨主啊、依靠主啊,因為沒有主,過不去嘛!但是在長期的平靜的生活,太平的日子之中,有時候我們真的容易忘記了主了,於是事情再次發生,我們與主的關係已經疏遠了,當然就不會去求告主名了。
在我們一生跟從主的過程之中,能夠決志跟從主,的確是難能可貴的。那麼在危難中依靠主,這個是我們信心的表達,但是在一切平安的情況之下,我們更要警醒,在平安之中也常常與主親近,雖然看起來無風無浪,但是風浪隨時會來,所以隨時有一個與主親近的心,讓我們遇見風浪的時候,就會有一個正確的回應。
我們有時候會覺得信仰是個人的抉擇了,這的確是對的,信仰是個人的抉擇,不過,一個人走在主的道路之中,行出合主心意的事情,那一個的影響力,有時候是不只在於自己身上而已。
就算不是國王,我們每一個信主的人、跟從主的人,其實信主蒙受的恩典,不只是與自己有關,在我們周圍的人,也會領受到屬靈的好處的,比如信了主之後,與家人的關係改善了,那不就是這個家庭變成蒙福的家庭嗎?信主之後,我們的個性改變了,更加有基督的馨香之氣,那跟你一起工作的人,不是同樣蒙福嗎?簡單的說,這段經文記載了不只是一個人信仰的改變和堅持,更是給我們看見,一個堅持信仰的人,會帶出多大的影響力。
亞撒王在這裡懇切的禱告,他向主耶和華禱告,他向主耶和華求救,因為他知道一切的幫助從主而來。面對這麼強大的敵人,只有來到主耶和華面前,求主耶和華的幫助啊!那麼亞撒王的禱告蒙神垂聽,剛剛 12 節的經文就告訴我們,主使古實人的軍隊敗退了,於是古實軍隊逃跑了,就在這樣的一個危機之中呢,亞撒王帶領國家得到解救,因為他專心仰望和跟隨主耶和華。
亞比雅在兩陣對峙的時候,他沒有講兵法,他也沒有軍事佈局,他要講的是信仰上的傳承。
到底戰爭會打贏或打輸的決定性,不在於軍隊的人數有多少,更重要的是誰站在主耶和華那一邊。
雖然軍事的佈局上,還有軍隊的人數上,亞比雅所帶領的這支軍隊啊,是處於劣勢,不過這裡記載,他們就吶喊,吶喊代表著作戰的士氣很高嘛!於是就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之中呢,把兩倍軍力的耶羅波安的軍隊打敗了,不只打敗,聖經這裡還記載他們消滅了對方的軍隊有五十萬之多,不要忘記,亞比雅全軍也只有四十萬啊!
北邊的十個支派在耶羅波安的領導之下,他們就自己成立邱壇,也不准分散住在北邊支派的祭司和利未人在那邊供職,所以當時住在北邊十個支派的祭司和利未人就紛紛離開他們自己的家園城市,往南邊耶路撒冷去了。經文給我們看見,就算他們付出代價,放棄他們的家園,他們也要回到耶路撒冷,繼續成就他們祭司的職分。這個舉動,實在是值得我們好好想一想的,那就是為了信仰,我們願不願意付出代價呢?
而這群祭司和利未人留在耶路撒冷,就發揮了很重要的屬靈的影響力,而這個影響力就造成了後面在猶大國的國勢之中,因著有祭司的參與,因著有信仰的傳承,南國仍然保持住信仰的本質。
羅波安國王就採納了少年人的建議,也就是這一群富二代、官二代的看法。用這一個觀點來回答耶羅波安和北邊的以色列人。這一些以色列人和南邊的猶大支派,本來就已經有張力了,這麼一聽啊!那還活得下去嗎?於是北邊的以色列就與南邊的猶大一分為二了,各自回家了,各管各的事了。
聯合王國就在這樣的情況之中一分為二,那就是歷史中所講的南國和北國啦!北國有十個支派,南國有兩個支派,兩個支派就是猶大和便雅憫支派。在這樣子的一個分裂之中呢,就鑄成了以後以色列人的歷史,完全不一樣了。
示巴女王對所羅門王說:「我以前聽過你的英明啊,但是呢,這次親身來看,親身體會,我所聽到的描述還不及一半啊!」意思就是當我親身經歷了之後,發現傳聞所說的你啊,還不如我親眼所看見的你,你的智慧、你的國家、你的豐盛,遠遠超過我所聽到的。於是對人的讚美之後,這位示巴女王接著說:「因為你所跟隨的這位主實在太偉大了!」讚美了人之後,這位女王還悟出了要頌讚所羅門王的主!這樣的一個表達,實實在在提醒今天我們每一位跟隨主的人呢,人家會不會從我們的身上看見主的榮美呢?這個的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提醒了。示巴女王這個事件,的確讓我們好好反省喔!
主是守約施慈愛的,主也期待著、等候著一切與主立約的人,也在這個盟約中,同樣用忠誠、用信心堅守我們與主所立的約,也因此而蒙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