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姓名: 錢 家淦

《使徒行傳》21:1-26|第三次宣教的結束

先知亞迦布被聖靈感動,預見保羅將要面臨的苦難,並不表示聖靈要我們迴避那困境,更要緊的是,要清楚知道主的旨意如何,一切當以「願主的旨意成全」。主的旨意有時候不但是藉著我們的平安順利而得以成就,有時候也會藉著我們的受苦與受難得以成就,因此問題不在於環境如何,而在於我們是否有主清楚的引導,正如 《羅馬書》第 8 章 28 節:

《羅馬書》8:28
28 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

我們若是按著神的旨意去行,受苦也是與我們有益的。

《使徒行傳》20:1-16|保羅在愛琴海兩岸

保羅匆忙趕回到耶路撒冷,是因為他已經錯過了耶路撒冷的逾越節,所以不想再錯過五十天後的五旬節這個大節日。另外,按照保羅書信所提供的資料,耶路撒冷這時候有饑荒,保羅趕著要把在馬其頓教會籌集的捐款,帶去救濟耶路撒冷的猶太居民,表達外邦教會對猶太教會的一番心意。對保羅來說,這個舉動更象徵著馬其頓和亞細亞一帶的教會,與耶路撒冷教會合一的關係。

《使徒行傳》19:1-20|保羅再次到以弗所

他們擅自地用耶穌的名來趕鬼,他們當中有猶太祭司士基瓦的七個兒子。他有可能是大祭司的親戚,但更有可能的是他擅自封自己這個頭銜,好提高自己的身分來誘惑人。當士基瓦的七個兒子奉耶穌的名趕鬼的時候,不但沒有成功的趕鬼,反而是自食其果,因為那個人身上的惡鬼向他們挑戰說:「耶穌我認識,保羅我也知道。但你們卻是誰呢?」 結果,被鬼附著的那個人,在惡鬼的控制之下,襲擊了士基瓦的七個兒子,並且呢,也制伏了其中兩個人,他們只能選擇逃跑。而士基瓦這件事情影響非常的大,甚至傳遍了整個以弗所猶太人和外邦人當中,於是主的名被尊為大。

《詩篇》|140篇|上帝為弱者伸冤

在這首祈求的保護詩裡面,大衛首先禱告求神,使他從仇敵當中被拯救出來;接著,他充滿了信心跟宣告:「耶和華是我的神」、「耶和華是我的拯救的力量」、「遮蔽了我的頭」,並且大衛求告上帝,使惡人的計謀落在他自己的頭上;最後,他唱出得勝的凱歌,重申他對於神的信靠,因為他相信神必定會為困苦人伸冤。
即使環境還沒有改變,但我們心中仍然可以平靜安穩,因為當我們把自己交在神裡面的時候,我們已經得著了可安息的居所、得著了誰也奪不去的平安。

《詩篇》|137篇|被擄者的哀歌

在外邦之地唱耶和華的歌,是非常不協調的。詩人回顧了耶路撒冷聖城被毀、被擄的情景,他們離鄉背井,感覺到無限的傷感,便禁不住地哭了。令詩人更加痛苦的是來自仇敵,強迫他們要唱錫安的歌,因為這些「耶和華的歌」只適合在聖殿歌唱,而仇敵卻要他們在他們面前歌唱,這真是情何以堪!
因此詩人斷然決志,情願即使「右手忘記技巧」和「舌頭貼於上膛」,也不願神的名受到羞辱,因此他們保持靜默,表明他們是屬神的子民,直等到重新回到耶路撒冷,才繼續拾起讚美的琴瑟,來向耶和華獻上敬拜和讚美。

《詩篇》|135篇|念耶和華的名

在這首詩篇的開頭,詩人就邀請耶和華的僕人們要齊來讚美耶和華,這跟結尾有呼召眾人要歌頌耶和華,而中間又有詳細的說明人為什麼要讚美稱頌上帝。
神的本性是美好的,祂配得我們一切的歌頌跟讚美,所以讚美神也是美好的。神的百姓之所以要讚美神,首先是因為耶和華祂本身祂就是善的,祂的本性也是配得我們讚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