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恩六十紀事

[columns]
[two_thirds]

2013 年,對懷恩堂而言,是重要的一年;在主的恩典與保守下,我們進入了第六十個年頭。當教會準備繼續大步向前的時候,或許我們在這一年需要有更多的反省,好預備我們的心面向百年。在過去幾十年裡,神給懷恩堂無數的恩典。教會也希望在未來,能夠繼續把所領受的恩典分享出去,成為一個「宣教」、「分享」、「給」的教會。右欄是懷恩堂2013 年的系列規劃:
[/two_thirds]

[one_third]

  • 全教會退修會:三月2 日在烏來台電訓練所舉辦全教會退修會
  • 宣教主日:每月第三週定為宣教主日
  • 四五月為宣教月:主日崇拜及週六講座都將以宣教為主題,五月25-26 為差傳年會
  • 六月19-22 日舉辦<Leafblad 崇拜與音樂特會>(6/24 在懷恩堂,6/29 在高雄,7/1 在台中)
  • 八月舉辦詩歌創作與標誌設計(LOGO)競賽,作為年底慶典使用。
  • 十一月16 日邀請香港九龍城浸信會代理主任牧師梁明財牧師主持「信徒成長研習會」
  • 支持、關心與陪伴台灣有需要之浸信會教會(2013-2014)
  • 開拓更多空間,計劃購買萬福大樓,拓展教會聖工
  • 懷恩堂60 週年慶典:十二月28-29 日慶祝60 歲生日

[/one_third]

[/columns]


Inabelle_Coleman
高樂民宣教士
(Inabelle Coleman)

懷恩堂的歷史要追溯到國民政府遷臺之初。民國41年10月,原本在上海宣教的美國宣教士高樂民(Inabelle Coleman),因中共佔據大陸,輾轉來到臺灣。當時,她原本希望加入浸信會廈門街教會服事,但因為那裡已有足夠的宣教士,斟酌之餘,上帝就帶領她在和平東路二段52巷15號自己與廈門街浸信會的李夏蘭(Ola Lee) 、吳友芬(Josephine Ward) 兩位宣教士的住處,開始了週日早晨的英語查經班。

李夏蘭、吳友芬及 高樂民宣教士 在和平東路住居前合影
李夏蘭、吳友芬及
高樂民宣教士(中)
在和平東路住居前合影

草創之初

在此之前,李夏蘭、吳友芬已在和平東路的住處成立了兒童主日學。那一年的聖誕節,來了將近一千多位小朋友,擠滿了整個室內、庭園和竹棚。初期,英語查經班的學生跟隨高樂民教士一起,於查經班後參加廈門街浸信會的主日崇拜。後來因為人數逐漸增多,高樂民教士接受了臺灣浸信會神學院創辦牧師柯理培博士(Rev. Charles L. Culpepper Sr., 1895-1965)的鼓勵,於民國42年2月開始了主日英語的崇拜。最初僅有四位慕道友和四位基督徒,但很快人數就有了急速的增長。來參加崇拜的,有學生也有社會人士,而且每個禮拜都有人決志接受福音歸主。於是,每個月第二週,邀請廈門街浸信會的杭克安牧師(Rev. Carl Hunker)來主領崇拜和主餐,並成立詩班;另外在院中搭蓋竹棚,舉行兒童崇拜。隨後,主日的晚上也開始了國語崇拜。此時,以「大學浸會中心」(the University Baptist Center)名之。民國42年12月27日,教友人數增至103人,於是正式定名為「浸信會懷恩堂(Grace Baptist Church)」。

民國42年12月27日「浸信會懷恩堂」成立紀念
民國42年12月27日「浸信會懷恩堂」成立紀念

民國43年1月,吳友芬宣教士從廈門街浸信會轉而加入懷恩堂的事工,一同推展和服事。她和李夏蘭宣教士繼續在主日的下午主持兒童主日學,並開始訓練基督徒學生擔任主日學老師;接著又成立女傳道會、青年助道會、成人助道會、禱告會等。

民國43年懷恩堂於新生南路建堂破土典禮
民國43年懷恩堂於
新生南路建堂破土典禮

興建教堂

懷恩堂事工拓展順利,聚會人數日益增加,每當主日崇拜,客廳、玄關、樓下房間,甚至廁所、廚房都坐滿了人。雖然在住處加蓋鋁棚、增加擴音設備,暫時減輕了空間不足的窘迫,但興建教堂仍成為當務之急。於是,高樂民宣教士四處奔波尋覓,終於找到新生南路三段,目前懷恩堂的所在地。這裡地理位置甚佳,離臺大、師大都近。為了籌措建堂經費,眾會友以無比的信心、恆切的禱告不斷努力;又幸得柯理培牧師的幫助,向美南浸信會貸款;更有國外人士和機構的捐款,及教友們的盡力奉獻,終於籌得建堂所需。教堂於43年破土動工,44年6月5日,聖潔素雅的懷恩堂正式落成啟用。

民國 44年6月5日懷恩堂落成啟用
民國 44年6月5日
懷恩堂落成啟用

周聯華牧師奠定基礎

周聯華牧師九十大壽 (民100年)
周聯華牧師九十大壽
(民100年)

高樂民教士在上海滬江大學教書時,曾帶領當時還是大學生的周聯華牧師認識基督,自查經班、決志信主到奉獻一生為上帝的僕人。民國38年,周牧師赴美國深造,就讀於浸信會南方神學院,並獲得神學博士。民國43年9月,周牧師學成返臺,高樂民教士極力邀請他參加懷恩堂的事工,初任英語主日崇拜的牧師,並任教於臺灣浸信會神學院。他到任後,積極開展福音事工,帶領眾弟兄姊妹努力傳福音,並廣邀人才,同心合意為上帝的國度盡心盡力。

周牧師於民國52年開始負責國語崇拜事工。當時,懷恩堂除了周牧師之外,還聘有盛宣恩、陸頌熙、張繼忠、蔡昇平、戴義勳等人,一同建立、牧養懷恩堂。更擴張神的帳幕,遠至南港、景美建立佈道所,帶領教會在宣教、佈道、音樂及教育…等各項福音事工方面,都有出色的發展與收穫。

周聯華牧師全家福
周聯華牧師全家福

陸頌熙老師的學生事工與音樂事工

陸頌熙老師 (1925-1976)
陸頌熙老師
(1925-1976)

在這些懷恩堂早期同工當中,陸頌熙老師特別值得紀念。她也是在上海由高樂民宣教士帶領信主,並悉心培育的人才。民國44年,她接受高樂民宣教士的邀請,來到臺灣參與懷恩堂的學生事工,與周聯華牧師一起配搭。她同時在臺灣大學的外國語言中心教課,因為在大學教書,使她有許多機會接觸學生並傳福音給他們,先後帶領了許多大學生進到教會。

除了學生事工的推展,陸頌熙老師並同時擔任青年詩班指揮。因為她對音樂的熱愛,不久,再赴美國Westminster Choir College進修,學成回臺後,接任懷恩堂的音樂事工,為懷恩堂奠定了良好的聖樂基礎。她更因音樂及英文能力出眾,陸續翻譯了數百首聖詩及讚美歌,懷恩堂的詩班總是在早崇拜中演唱這些歌曲。

後來懷恩堂為了提升學生的外展工作,在教堂後院加蓋了一座學生中心。為了紀念已於民國48年10月15日安息主懷的高樂民教士,命名為「樂民館」。當時陸頌熙老師就住在樂民館的二樓,負責學生中心的事工。陸老師的家,成了當年許多負笈來臺北求學的學生和僑生的家,她不僅親切的照顧他們,更帶領這些學生們認識和接受福音。

在勇敢與病魔搏鬥多年之後,陸頌熙老師於民國65年6月5日安息主懷。在懷恩堂工作的二十餘年,陸老師用心翻譯了許多詩歌,即使纏綿病榻仍不停歇,不斷為基督教聖詩盡力。其身後留下《頌主曲選》及眾人對她無盡的懷念,她在臺灣基督教聖樂上的貢獻也將永遠受稱頌!

教堂擴大重建

擴大重建後的懷恩堂 (民國73年12月2日獻堂啟用)
擴大重建後的懷恩堂
(民國73年12月2日獻堂啟用)

三十年間,懷恩堂日益壯大,活動益繁,各種組織不斷增加,並建立士林、新泰、新樹分堂,扶植其獨立。周聯華牧師繼續推動教會各種事工的發展,當時陸續加入的同工有李貝利、林舉嫻、張傳琳、陳忠喜、嚴光民等,一同配搭參與音樂、學生、教育訓練及城市原住民崇拜等種種事工。懷恩堂從最初的一百多人成長至一千多人,不僅聚會時間不斷增加,國語崇拜從一堂增至兩堂,主日學也從兒童主日學發展為全年齡主日學,擴增至三十多個班級;再加上弟兄會、女傳道會、學生與各級助道會的教導、訓練,原有的教堂早已不敷使用。民國72年,教會決定在原址進行教堂重建。重建教堂的設計,採用中國傳統建築特色,以表達基督教本土化的深刻意義。由東海大學建築系教授陳其寬設計,邵鳴九弟兄負責建築。全新的教堂在民國73年改建完成,同年12月2日舉行獻堂典禮。

廣西都安民國89年 英語夏令營
廣西都安民國89年
英語夏令營

代代相傳

周聯華牧師在懷恩堂擔任牧養工作長達46年,至民國89年,70歲時自懷恩堂榮退,並於80歲時決定封口,專心致力於著作及聖經翻譯工作。早在退休之前,周牧師已開始悉心培育人才,準備交棒給年輕的一代。民國66年,郭雲漢牧師在臺灣浸信會神學院畢業前一年,受邀至懷恩堂實習,畢業後留任懷恩堂擔任國語崇拜部傳道。民國68年,郭牧師赴美國進修,就讀於美國浸信會南方神學院,民國75年在獲得講道學博士後,回國擔任懷恩堂主任牧師,負責國語部崇拜及牧養工作,直至民國83年離職赴美。其時陸續有邱生福、徐久明、洪沛然、高智浩、蘇碧蓮、葉永芳等同工,一同努力擴張上帝的國度。

懷恩大專合唱團 民國101年上海社區演唱
懷恩大專合唱團
民國101年上海社區演唱

繼郭牧師之後,許震毅牧師接任懷恩堂主任牧師。許牧師致力於推展國內外佈道與宣教工作,除了在龍潭成立百年分堂並扶植其獨立,更連結浸信會眾教會,舉行五代同堂宣教年會。並自民國88年開始,率領教會弟兄姊妹至廣西都安、北京短宣,展開懷恩堂跨文化宣教的新使命。許牧師在懷恩堂牧會至民國91年為止,隨後赴美國攻讀教牧博士。當時的同工有陳麗雅、譚志輝、林舉嫻、張傳琳、林幸惠、趙其實、江回得、李耀斌、何紹倫、王青芝、梁勝香、郭臨恩、賴怡文、賴欽昇、吳世原、王師平、黃玲慧、張煦慈、薛國政、王麗香、陳世佶、隋運昌、顧華德、 邱瓊真、陳美錦、高重達。

在許震毅牧師之後,由早在民國86年加入懷恩堂、擔任雙語崇拜事工的李耀斌牧師擔任召集人工作,繼至民國99年正式擔任懷恩堂主任牧師,其間陸續有魏悌香、陳美錦、王文成、王師平、余淑美、俞壽平、黃寶琴、吳存仁、阮凱文、林舉嫻、黃吉賢、黃冠智等同工,參與懷恩堂的服事。

這些年間懷恩一直秉承宣教的使命,積極推動國內外宣教與佈道事工;在國內,建立了鼎富、中央貿開、中華徵信等辦公室團契,又成立淡水潤福老人院週四崇拜,並極力推展離島澎湖、綠島的福音行動;在國外,則打開三十四十之窗宣教之路,推展印度、不丹、緬甸、青海、西安等地宣教及門徒培訓事工,及大專學生在上海、成都、廈門短宣與音樂交流之旅,在在回應了上帝給懷恩堂在宣教與佈道的大使命。

懷恩一家齊心努力 迎向百年 懷恩堂禮拜堂
懷恩一家齊心努力
迎向百年 懷恩堂禮拜堂

展望未來

民國92年,距離懷恩堂擴大重建,又過了將近二十個年頭。成長使懷恩堂再次面臨空間不敷使用的難題,於是再一次更新改建,重新設計與翻修內部。這次改建維持了原有的中國傳統建築特色,改造後的空間更寬敞、更方便、更舒適,足敷懷恩堂未來十年的發展。懷恩堂不僅是臺北市南區的地標,更成為南區,甚至是全臺北市基督教的信仰中心。

懷恩堂禮拜堂
懷恩堂禮拜堂

懷恩堂走過六十個寒暑,作為一個基督的教會,一個永遠的基業,六十年的滄桑不過瞬間而已。懷恩不僅當為過去感恩,更應展望未來另一個六十年,為上帝的國度編織更大的夢想。「突破」與「超越」過去的六十年,抬頭望向未來的百年。眾人甘願為主擺上,當以更合一的心,更積極的態度,齊心努力,超越過去的光榮,迎向未來!

迎向未來百年的懷恩
迎向未來百年的懷恩

更多懷恩六十記事

懷恩堂學青事工 | 懷恩堂助道會 | 懷恩堂年代自誌 | 教堂設計之象徵的意義

2013.12.20.六十紀事小組編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