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恩堂助道會

懷恩堂 助道會/團契事工

壹、歷史與沿革

 

懷恩堂的助道會早年是由和平東路大專英文查經班轉型而成,定名「常綠助道會」。民國41年,高樂民、李夏蘭、吳友芬三位宣教士來台後藉任教於台大

與師大之便,邀請自己的學生,到當時在和平東路的住處,開始週日早晨英語查經班。初期,查經班的學生跟隨高樂民教士於查經班後去廈門街浸信會參加主日崇拜。後來因人數漸增,於民國422月就在原址開始了主日的英語崇拜,此時,以「大學浸會中心」(the University Baptist Center)名之。民國421227日,教友人數漸增,於是正式定名「浸信會懷恩堂(Grace Baptist Church)」,並於新生南路三段現址建堂,大專英文查經班即轉型為「常綠助道會」,繼續由高樂民教士輔導與牧養。

懷恩堂一向以教育與訓練工作為重,隨著時間的發展,為因應教會培育與牧養的需求,從早期唯一的英文常綠助道會,漸又開始了成人以英語聚會的「真光助道會」,由Mr.R.Coward擔任輔導。繼之,於民國45年更成立了中文的大專學生助道會,「加略助道會」於每禮拜六晚上同時與常綠分別在不同的教室聚會,由張繼忠弟兄輔導和帶領以及民國47年陸續成立為國、高中學生設立的「中級助道會」,由譚巧玲姊妹輔導。面對一批又一批畢業的學生們,也為了幫助畢業踏入社會的青年基督徒屬靈生命的成長,遂又開始了「恩友助道會」,由周聯華師母牧養與輔導。接著也因大專學生的需要,方便不同需要的學生之參與,續於民國49年成立了「三常助道會」,於禮拜天晚上聚會。

懷恩堂在周聯華牧師一路帶領與積極的推展下,不斷的發展和擴增,加上正值70年代僑生回台就讀的人數劇增,本著助道會人人同工的原則,也為讓學生有更多成長的機會;因此,民國74年又再度從加略助道會中分出了「各各他助道會」,禮拜六晚上於同一個時段在不同樓層,兄弟倆同時聚會;而中級助道會人數也因有了明顯的增加,也將中級助道會國、中生分開並定名「晨星」「恆星助道會」,在禮拜六的晚上同時聚會,當年,在升學的壓力下,許多中學生常常背著書包從補習班下課後就趕來聚會。但也在社會的轉型中,升學壓力下,大專學生的助道會在民國84年剩下了唯一的「生命助道會」,而國高中的晨星與恆星助道會不再,於民國100年變身成了「樂翻天」。

民國72年,教會決定在原址進行教堂重建,全新的教堂在民國73年改建完成,同年122日舉行獻堂典禮。新堂落成後,恩友助道會也因人數倍增而移往地下室樂民館聚會;但在人數的遽增下,民國75年,由當時擔任輔導的張傳琳傳道鼓勵開始分齡聚會,緊接著即成立「恩光助道會」

漸漸,懷恩大家庭中的學生長大了,畢業了,也成家了;長大了的恩光與恩友,以及教會中的許多基督徒夫婦們,為肩負基督化家庭的養育與教導親職責任,開始成立主日家庭組查經班H班」;民國85-90年間,陸續又成立了「雅歌」、和「恩愛」兩個家庭助道會。隨後,民國93年,恩典助道會的家庭小組也轉型成立「愛契助道會」;民國100年,協和家庭小組也從協和分出了「愛家助道會」。另外,「老恩光」也不落人後,每月一次齊聚查經;還有恩光與恩友姊妹,也一月一次在第一週的週六歡聚一同學習而成立了「佳美團契」。蓬勃的發展,看到懷恩無限的希望,但仍然總覺不足,因懷恩堂雖在教育訓練的工作上很用力,但助道會的成長仍是有限,無法達到人人皆門徒,仍有許多的懷恩人未能加入助道會的訓練。民國98年在傳道同工多次的討論中,以及兩次香港之行,開始了「成長團契」的初步構想,也開始了「榮耀成長團契」的嘗試,四年來,也有了一點點的成長,當跨入下一個六十年的第一步,期望能建立更多的助道會和成長團契,達到人人皆門徒,個個有成長,贏得更多的懷恩人為上帝國度而努力。

貳、助道會的意義:幫助傳道

 

「助道會」就是幫助傳道之意,以訓練門徒為目標,鼓勵信徒參與教會聖工,助道會提倡人人同工,在做中學習,幫助每一位參與的人成為一名事奉主的基督徒。

懷恩堂的助道會,可能已是台灣浸信會中碩果僅存的幾間教會中,仍持守著助道會的名稱、精神、與組織的;懷恩堂自英文查經班初始到1954年成立教會以來,從原有的大專英文查經班到常綠助道會的建立,就一直沿用助道會這個名稱,希望藉著助道會訓練信徒,以門徒訓練為目標。六十年來,自大專助道會萌芽逐漸發展成為各種年齡階段的助道會:生命(大專)、常綠(大專、社青)、恩典(研究所學生、初入社會青年)、恩友(社青)、恩光(社青)、協和(社青)以及愛家 (家庭)、雅歌(家庭)、恩愛(家庭)、愛契(家庭)。

雖然台灣眾教會在不斷的轉型中,可是懷恩堂的助道會卻仍然未放棄浸信會助道會之精神:幫助信徒靈命成長,栽培信徒參與教會聖工,成為事奉主的基督徒,完成主所吩咐的大使命。其實,浸信會一直在教會教育之訓練工作上有許多的卓見,但卻在教會的轉型中慢慢被忽略了。懷恩堂比較保守,認定訓練門徒的唯一方法,就是鼓勵人人同工,在做中學;事奉神是每一位基督徒應盡的義務,更是一種福份,每一位來參加助道會的弟兄姊妹都會有機會在助道會中擔任同工,學習事奉;助道會的同工不是選能幹的人,只選有被訓練願意的人。教會常感嘆人才太少,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適當的教導與實務操練的管道。有一些人想事奉卻缺乏被栽培的機會,有些人因為缺乏教導及關懷以致於怯於接受同工職責,更有些人是因為沒有積極的鼓勵而忘記了神當年的呼召。懷恩堂的助道會,鼓勵人人同工,一直就肩負著栽培助道會會友的責任,多年來不斷的訓練各個年齡階層的會友,使許多人成為事奉神與人的好基督徒,更幫助會友在靈命上成長並進而參與教會聖工。懷恩的許多青年人在訓練中,逐漸成為執事、同工、輔導、主日學的老師;助道會繼續不斷的幫助訓練,成就教會中的教育與訓練事工,為懷恩堂培育了許多有用的信徒。

參、懷恩堂助道會簡介:

 

一、懷恩堂助道會的宗旨:負起主耶穌的大使命,並訓練會友服務於教會

助道會是懷恩堂中各種年齡的信徒的團體,召聚起來造就他(她)們,一同受操練,團結一致,一同接受主耶穌的大使命,一同努力作主工。助道會裡的一切工作,都必須以適應教會與信徒的需要與工作為宗旨,而進行領導和訓練他(她)們去為教會服務。助道會的總綱是注重靈修、傳道,交誼和教務,並幫助同工們瞭解需要做些什麼(What)、為什麼要做(Why)以及要如何做(How)才能更有力發展助道會的目標。

二、浸信會懷恩堂各級助道會組織圖:

三、懷恩堂助道會的責任:

幫助助道會會友認清楚在「以教會為中心而不妨礙教會工作」的大前題之下,參與教會一切事工、聚會等等,認識助道會是教會的一部分,是教會肢體之一,要竭力協助教會宣傳救恩,領人歸主,以完成耶穌所吩咐的天國使命。

四、懷恩堂助道會事工負責執事之職掌:

助道會事工負責執事的職掌是幫助助道會認清楚助道會是教會工作的一部分,為能協助教會工作的長進。執事站在扶助和領導的地位上,協助各級助道會訓練會友參與教會各項事工,使會友在身心靈方面都能有長足的進步。

五、懷恩堂助道會的格言:

認識並傳揚基督。

六、懷恩堂助道會的同工:

A.助道會同工的意義

同工係助道會為達成訓練會友的目的而選出,被選出當同工的會友有義務代表會友們處理會務,同工職份是服務精神的發揮,而會務的推展有賴同工同心發展團隊的精神,並作全體會友的榜樣。

B.助道會同工的職責與分工

1.會長:(1)對外代表助道會;(2)推動全年度各項事工;(3)協助及關懷其他同工;(4)召開同工會;(5)鼓勵會友參與教會事工。

2.副會長:(1)會長無法出席時,代理會長職務;(2)協助會長推動各項事工;(3)了解並關懷新舊會友動向。

3.靈修:(1)推動靈修計劃(讀經、背經、查經、禱告...等);(2)會友靈修測驗(比賽、考試、問卷...等);(3)舉辦或參與靈修聚會(退修會、研討會、培靈會、禱告會等;(4)訓練會友傳福音及參與佈道活動。

4.音樂:(1)推動音樂教育;(2)組織音樂班培育司琴人員,並訓練之;(3)協調領會與司琴之配搭。

5.招待:(1)負責門口招待、茶點安排、新朋友關懷;(2)記錄每週出缺席人數並作成統計資料;(3)安排並推動小組參與每週聚會招待之工作,並給予適當的訓練;(4)記錄新朋友名單及出席情況,並交同工會編入小組。

6.總務:(1)聚會場地的借用、分配、維護,與其它使用單位協調;(2)器材借用及採買,並恩友聚會用品之保管;(3)各種聯誼活動的支援。

7.文書:(1)往來文件及資料管理;(2)撰寫並寄發各項通知函;(3)製作週報、通訊錄及會議記錄。

8.聯誼:(1)公關、外界活動介紹(對外聯誼、參與外界活動);(2)舉辦茶會、愛宴、慶生會、戶外活動等以增進會友間感情。

9.司庫:(1)保管及辦理各項收入及支出;(2)對外奉獻及特別奉獻之推動; (3)  財務收支月報表之編製。

10.小組長:(1)帶領小組成員一起學習、一起成長;(2)帶領小組查經及小組聚會;(3)關懷小組員的靈命成長及需要;(4)栽培並造就組員成為小組長人選。

肆、懷恩堂助道會未來的展望:

 

懷恩堂的助道會,長久以來一直肩負著教會中訓練的職責,為完成耶穌所交付的大使命。因此,懷恩堂也不斷的思考,期望能給予所有的會友最適當、最有效的訓練,懷恩堂一直關心能給予會友甚麼?能幫助會友得到甚麼?可以為會友們做些什麼?或應該為會友們做些什麼?展望未來的各種可能,讓所有的懷恩人一起同心協力,向神尋求,向神仰望,共同完成上帝所託付我們懷恩堂下一個六十年的使命。

興起,發光!因為你的光已經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