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votional
每日靈修
不從惡人的計謀、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褻慢人的座位、
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
詩篇 1:1-2
懷恩堂靈修進度按照聖經裡的書卷牧者跟您每天一起靈修,
並以聖樂一同進入心靈中口唱心和地敬拜讚美 神!

《希伯來書》9:1-10|更美的新約(二)
會幕的結構可以分成兩大部分,第一部分那就是聖所,在聖所的再裡面一層叫做至聖所。聖所和至聖所中間有非常厚重的布幔隔開的。為什麼要隔開呢?因為聖所是眾祭司們輪班的每一天的在那一邊舉行祭祀的儀式的,放陳設餅,點金燈臺上面的燭臺!讓聖所整天發光!然後有陳設餅放在那一個供桌上,定期也要更換啦….等等,這就是聖所中的事奉,每天進行的;而至聖所呢?裡面放著就是約櫃了,那這一個是非常神聖莊嚴的地方。約櫃象徵著神的同在。在約櫃上面雕刻著有基路伯,有施恩座,那麼主耶和華就坐在施恩座上面,代表著上帝的同在!所以至聖所,平常是不可以進去的。什麼時候能進去?誰可以進去呢?那就是每一年只有一天「贖罪日」那一天。誰能進去呢?大祭司。當年的大祭司,只有他可以帶著血進入至聖所,在約櫃面前作灑血、獻香… 等等的祭祀的儀式。只有大祭司,一年那一天可以進去。
這些贖罪不是永恆的,是暫時的,其實不能真叫人的罪清洗。假如能的話,為什麼要一再重複做呢?所以舊約時代的那一個贖罪的祭祀的過程,是一再提醒我們有罪。

《希伯來書》8:1-13|更美的新約(一)
吳榮滁 牧師: 各位弟兄姊妹平安,今天我們《希伯來書》的靈修,已經進入第 8 章了,我們要用第 8 章全章一起來靈修,請我們先來讀一讀第 1 到第 5

《希伯來書》7:1-28|更美的祭司(三)
麥基洗德接受了亞伯拉罕十分之一的獻上。接受禮物的人,當然是位分比較高的人,所以亞伯拉罕相對位分就比較低了,於是位分低的給位分高的送禮,這就是第一個理由。第二個理由就是麥基洗德給亞伯拉罕祝福,那當然是位分高的給位分低的人祝福嘛,所以兩個事件合起來,都看見麥基洗德的位分是高於亞伯拉罕的位分的,這是第一個推理。

《希伯來書》6:1-20|更美的祭司(二)
「所以,我們應當離開基督道理的開端,竭力進到完全的地步」。基督道理的開端就是信仰的起點,不要只停在起點就滿足了,要竭力進到更完全、更深刻的地步。
信仰的根基可以追溯到神與亞伯拉罕立約,這一個堅定不移的盟約。神與亞伯拉罕立約,就是要讓他的子孫,亞伯拉罕的子孫,當然有肉體的子孫,更是有信心歸算的子孫,所有在信心中成為亞伯拉罕子孫的人,都要在盟約中有分!
信仰不能夠只停留在開端,信仰必須要扎根,扎根在神與人立的盟約之中。我們有盟約作為這個信仰的錨所扎根和根據的穩定的磐石,於是我們當然可以離開基督道理的開端,竭力進到完全的地步。

《希伯來書》5:1-14|更美的祭司(一)
耶穌基督雖然不屬於利未支派,但是祂成為大祭司,不是按照利未支派的這種等次作的,祂有一個更超然的等次,那就是麥基洗德的等次。
凡是屬靈上不成熟的人,是因為沒有習練得通達,意思就是一個人屬靈能不能成熟,不只是頭腦的知識有多少的認識,更是在生活實踐上能夠經歷所有認識的真理,在自己的生活中實行出來,也只有在實行的過程之中,人才能夠對真理有進深的瞭解。

《希伯來書》4:1-16|更美的領袖(二)
若是約書亞已經帶了下一代的人進入安息之地,得了安息之地,那為什麼在約書亞之後好多好多年的大衛,還要警告他的世代不要失去安息呢?大衛那個時代,明明已經早就進入在安息之地啦!那何必再警告他們呢?所以《希伯來書》的作者在這裡做出一個非常重要的神學推論,也是對安息神學的偉大貢獻,那就是從此推出,既然大衛都這樣寫出《詩篇》,肯定他警告他的百姓:「不要失去安息的安息,絕對不是安息之地的安息。」因為他們早就已經進去了!所以《希伯來書》作者說「必有另一個安息」,那就是「安息日的安息」,那就是「創世之初,神在第七天安息了」,所設定的安息。
持守信仰,奔跑天路,得到天上永恆的安息,這才是《希伯來書》讀者們應該做的。

《希伯來書》3:1-19|更美的領袖(一)
基督是建造神家的那一位,而摩西是在神家中服事的那一位。
引用的經文,是出自於《詩篇》 95 篇的下半段。《詩篇》 95 篇第 7 節講到一件歷史事件,在出埃及進入曠野的時候,百姓試探神,對抗摩西的帶領,於是這一群不信靠神的人就死在曠野了。其中一個關鍵性的事件,那就是摩西派出十二個探子回來之後,百姓不肯進入應許之地,因為害怕當地的人高馬大,白白送死,於是神就讓這一個世代的成年人,在曠野漂流之中,倒在曠野而死了。《詩篇》95 篇這一個重要的歷史事件,作為警戒《詩篇》讀者的重要根據。《希伯來書》就引用了《詩篇》 95 篇來警戒他的讀者。這裡有兩個時空的差異,過去時空所發生的事情,透過《詩篇》 95 篇的作者,這一位作者警戒了他的時代,現在《希伯來書》作者又引用《詩篇》 95 篇來警戒《希伯來書》的時代。

《希伯來書》2:11-18|更美的使者(三)
「那使人成聖的和那些得以成聖的,都是出於一。」「使人成聖的」,那就是耶穌基督;「得以成聖的」,那就是一切信主和跟隨基督的人。他們能夠出於一,然是出於父神。
基督是唯一完成了神將管理一切的大責任交給世人,而且因此得榮耀冠冕的唯一的一位。但是我們跟隨這唯一的一位,同是出於一,同是出於父神,那將來我們與基督同掌王權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與基督一樣,管理神所造的一切,也就是說,神在創世之前,所放下來的一個永恆託付,世人沒有辦法成全,但是,唯一能成全的途徑,就是透過基督來成全。

《希伯來書》2:1-10|更美的使者(二)
既然基督超越了天使,那基督所說的話,當然也就超越了天使所說的話。天使所說的話,指的是舊約的律法,兒子所說的話,帶來的就是救恩,也就是福音。

《希伯來書》1:1-14|更美的使者(一)
這個群體非常可能是在信主之後,面對了很大的逼迫,這種逼迫可以在《希伯來書》第 10 章 32 到 34 節那一邊給我們看見了,那邊提到他們蒙了光照之後,忍受大爭戰的各種苦難,又要面對被誹謗、遭患難,這些都是心理的和環境的逼迫,成了一台戲給人家看,然後又要陪伴那些受這種苦難的人,所以不只是一個人逼迫,是一個群體受到逼迫。在第 10 章的 34 節更提到那些被捆鎖的人,然後他的家業被人家搶走,甚至知道自己在世上的日子會遇到種種的困難。這些語言都給我們看見,《希伯來書》收信的群體,應該是處在一個身心被逼迫的處境之下。
這一群信徒似乎是有一點像欲振乏力的信徒,在第 12 章 12 節那邊就提到「你要把下垂的手、發酸的腿挺起來」,若不是有信仰稍微疲憊的現象,作者也不需要有這種勸勉的話。同時在第 5 章 12 到 13 節特別提到,你們這群人應該作師傅,但是卻像一個吃奶的嬰孩,還要把一些基要的信仰教導你們。換句話說,看起來《希伯來書》的這一群讀者是一群在信仰中似乎應該長進,卻沒有成熟的信徒。現在面對這樣的逼迫,那的確是成為一個信仰很大的考驗,於是作者甚至在第 6 章提到一個很重要的警告,第 6 章第 4 到第 6 節講到,蒙了光照,嘗過天恩滋味的人,若是他們離棄道理,那後果就不堪設想了。另外在第 10 章 25 節那邊,作者也勸勉這一群讀者們,或者說他的教會的會友們,你們不可停止聚會啊!顯然他們在這種信仰狀態之中,似乎也停止了聚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