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福音》4:1-20|第08集|土壤一定會有好壞

江瑞祥 傳道:

各位弟兄姊妹平安,歡迎再次回到《每日研經釋義》。今天我們要開始進入到有關於耶穌王權比喻。這是在文學架構裡面的第一個部分裡面,我們所提到祂在加利利的相關服侍的內容。

首先我們來進入到《馬可福音》第 4 章的經文,那麼我們先來恭讀 1 到 9 節。

《馬可福音》4:1-9
耶穌又在海邊教訓人。有許多人到祂那裡聚集,祂只得上船坐下。船在海裡,眾人都靠近海,站在岸上。耶穌就用比喻教訓他們許多道理。在教訓之間,對他們說:「你們聽啊!有一個撒種的出去撒種。撒的時候,有落在路旁的,飛鳥來吃盡了;有落在土淺石頭地上的,土既不深,發苗最快,日頭出來一曬,因為沒有根,就枯乾了;有落在荊棘裡的,荊棘長起來,把它擠住了,就不結實;又有落在好土裡的,就發生長大,結實有三十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一百倍的」;又說:「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

耶穌特別用了一個祂傳講福音的方式,也就是比喻。祂用撒種的這個比喻來表達了祂所要傳揚的訊息。而比喻事實上是耶穌的語言代碼,這裡邊包括了淺顯的字面意義以及深遠寓意。

「撒種」可以看稍後的經文 14 節,這個「種」事實上就是道,因為那節經文記載「撒種之人所撒的就是道」。而這個「道」要從他的字面意義跟他的深遠寓意來作表達。

字面意義當然言簡意賅,他所指的就是一個尋常的農作。這個撒種的過程,撒在路旁、撒在土淺的石頭上、荊棘裡、好土裡,這是一個撒種的過程。當然我們會看到,耶穌的撒種是非常慷慨的,因為祂並不像我們在種稻子的時候,是把種固定在一個區域裡面,祂是大方的把它給撒了出去。因此落在路旁、落在土淺石頭上、落在荊棘裡,也落在好土裡。

字面意義雖然是尋常農作,但深遠的寓意卻是接受福音。但是接受福音的過程,事實上有時候為撒但所欺的情境,耶穌用了撒種做了比喻。而祂在第 9 節經文也提到了:「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祂在期待這些門徒,聽了而瞭解的,就要有行動結出好果,這裡面可能是三十倍、六十倍、一百倍。

那這樣的一個比喻目的何在呢?我們接下來從 10 節到 13 節的經文來作瞭解。

《馬可福音》4:10-13
無人的時候,跟隨耶穌的人和十二個門徒問祂這比喻的意思。耶穌對他們說:「神國的奧祕只叫你們知道,若是對外人講,凡事就用比喻,叫他們看是看見,卻不曉得;聽是聽見,卻不明白;恐怕他們回轉過來,就得赦免。」又對他們說:「你們不明白這比喻嗎?這樣怎能明白一切的比喻呢?」

比喻的淺顯意思也許我們從農作上面去做瞭解了。

不過門徒們卻有個疑問:為什麼耶穌不直接講,而要用比喻呢?而耶穌在 11 節的經文就告訴我們:「神國的奧祕只叫你們知道」。而「只叫你們知道」,事實上是被神告知,因為在這裡回到原文的文法是一個「被動式」。這個被動詞事實上是由神來操作,這樣的一個文法我們又稱為「神聖的被動語態 (divine passive)」。就像馬利亞的受孕,是由聖靈感知。所以這一個情況也是被「神聖的被動」,由神來操作、我們被告知的方式而能夠知道的。所以 11 節的經文「神國的奧祕只叫你們知道」,是因為神告訴你們。但是如果要對外人講就用比喻,因為外人只能從淺顯的意思來略略的瞭解。

所以 12 節特別提到「叫他們看是看見,卻不曉得;聽是聽見,卻不明白;恐怕他們回轉過來,就得赦免」。那這節經文的引用的背景要回到《以賽亞書》的 6 章 8到 10 節。

《以賽亞書》6:8
我又聽見主的聲音說:「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我說:「我在這裡,請差遣我!」

以賽亞回應了神的呼召,他願意接受差遣。但神卻叫他去做什麼事呢?第 9 節的經文:

《以賽亞書》6:9-10
祂說:「你去告訴這百姓說:你們聽是要聽見,卻不明白;看是要看見,卻不曉得。要使這百姓心蒙脂油,耳朵發沉,眼睛昏迷;恐怕眼睛看見,耳朵聽見,心裡明白,回轉過來,便得醫治。」

以賽亞奉差遣,卻是要去告訴百姓,「你們聽是要聽見,卻不明白;看是要看見,卻不曉得」。

原來主在這裡面已經預表了耶穌的一個使命。耶穌必定要走那成聖的道路,而在成聖的道路之前,祂必定要受難。因為耶穌正是那受難的一個僕人。

接下來的《以賽亞書》的 53 章到 66 章就特別描寫了這一個受難僕人的一切情境。比方說在 53 章的5節神指出:

《以賽亞書》53:5
哪知祂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因祂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祂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

耶和華在跟以賽亞這位先知的一個對話裡面,事實上已經預表了耶穌的受難是必經之路。也要因為祂的受難,眾人才能夠瞭解這個比喻的寓意,也就是:耶穌死的時候,眾人才會知道祂的身分。這記載在我們稍後《馬可福音》 15 章 39 節提到,當耶穌上了十字架斷氣的時候:

《馬可福音》15:39
對面站著的百夫長看見耶穌這樣喊叫斷氣,就說:「這人真是神的兒子!」

預表了天國近了、基督掌權的比喻就在這個時候揭曉了。眾人要直到這個時候才知道,原來耶穌的身分、原來耶穌的使命是為何。

所以無論在《以賽亞書》,無論在《馬可福音》裡面都提到:「你們聽是要聽見,卻不明白;看是要看見,卻不曉得」,因為要直到眼睛看見,耳朵聽見,心裡面明白的時候,正是耶穌走上十架的道路。這個時候我們才能夠明白,為什麼耶穌掌權、天國近了。

接下來的 14 節到 20 節的經文,耶穌作了祂這個撒種比喻的解釋,14 節的經文如此記載:

《馬可福音》4:14-20
「撒種之人所撒的就是道。那撒在路旁的,就是人聽了道,撒但立刻來,把撒在他心裡的道奪了去。那撒在石頭地上的,就是人聽了道,立刻歡喜領受,但他心裡沒有根,不過是暫時的,及至為道遭了患難,或是受了逼迫,立刻就跌倒了。還有那撒在荊棘裡的,就是人聽了道,後來有世上的思慮、錢財的迷惑,和別樣的私慾進來,把道擠住了,就不能結實。那撒在好地上的,就是人聽道,又領受,並且結實,有三十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一百倍的。」

耶穌特別提到了剛剛的撒種比喻,這個「種」指的就是「道」。在這裡面 14 節到 20 節的經文我們總共看到了八個「道」,這八個「道」都是單數,而這個「道」指的就是耶穌基督,因為「道」與神同在,是祂掌權的一個比喻。也就是耶穌所帶來的這個福音,撒的方式、進入到人心的方式,因著人的領受以及所處的這個環境,他的領受就有所不同。

耶穌在這裡面特別提到,門徒是好土,他們能夠瞭解耶穌基督掌權以及天國近了的真諦。他們是「道」所落的這個好土,他們的落土是根深蒂固,因此他們能夠結出好果,也有這樣對門徒的一個期待。至於其他三者:落在路旁、土淺石頭上、荊棘裡的,「道」並沒有使他們受益。因為他們的信、他們的領受是隨著世道來飄搖。

所以他們聽「道」,領受之前,隨即就為撒但所奪,這是落在路旁的;而落在土淺石頭上的,他們聽「道」,他們的領受飄搖,他們的信仰扎根有限,也很快為撒但所奪;至於落在荊棘裡的,他們聽「道」,他們領受時日,但是他們難逃世界的挾制,最後也為撒但所連根拔起。

各位弟兄姊妹,主的福音帶來給我們,我們也領受了。希望我們也都因此能夠彼此的激勵、彼此的造就,讓神的「道」落在我們心中就像那好土一樣,在身心靈上面使我們茁壯,同時也能夠結出那三十倍、六十倍、一百倍的果實出來。彼此的激勵、彼此的造就,讓我們都一同領受主的恩典。

願神祝福各位。

經文:馬可福音 4:1-20

1耶穌又在海邊教訓人。有許多人到他那裏聚集,他只得上船坐下。船在海裏,眾人都靠近海,站在岸上。 2耶穌就用比喻教訓他們許多道理。在教訓之間,對他們說: 3「你們聽啊!有一個撒種的出去撒種。 4撒的時候,有落在路旁的,飛鳥來吃盡了; 5有落在土淺石頭地上的,土既不深,發苗最快, 6日頭出來一曬,因為沒有根,就枯乾了; 7有落在荊棘裏的,荊棘長起來,把它 擠住了,就不結實; 8又有落在好土裏的,就發生長大,結實有三十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一百倍的」; 9又說:「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

10無人的時候,跟隨耶穌的人和十二個門徒問他這比喻的意思。 11耶穌對他們說:「神國的奧祕只叫你們知道,若是對外人講,凡事就用比喻, 12叫他們
看是看見,卻不曉得;
聽是聽見,卻不明白;
恐怕他們回轉過來,就得赦免。」

13又對他們說:「你們不明白這比喻嗎?這樣怎能明白一切的比喻呢? 14撒種之人所撒的就是道。 15那撒在路旁的,就是人聽了道,撒但立刻來,把撒在他心裏的道奪了去。 16那撒在石頭地上的,就是人聽了道,立刻歡喜領受, 17但他心裏沒有根,不過是暫時的,及至為道遭了患難,或是受了逼迫,立刻就跌倒了。 18還有那撒在荊棘裏的,就是人聽了道, 19後來有世上的思慮、錢財的迷惑,和別樣的私慾進來,把道擠住了,就不能結實。 20那撒在好地上的,就是人聽道,又領受,並且結實,有三十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一百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