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榮滁牧師:
各位弟兄姊妹,平安,
我們今天的靈修,進入到《雅歌》第2章了。從上一集裡面,我們看見《雅歌》對愛情有許多的描述,也許,不知道各位觀眾、聽眾當中,會不會有一個問題,這卷書跟我有什麼關係呢?「我現在已經不再談戀愛了」,或者「我現在也沒有一個男朋友、女朋友,那這卷書給我什麼樣的教導呢?」是的,不一定每個人在談戀愛的時候才要讀《雅歌》。假如各位已經進入婚姻好久了,那麼這卷書呢,其實跟你也很有關係的,你可以重溫與你配偶的愛情;若是你已經是做了祖父祖母了,那你對愛情的認知呢,其實也可以幫助一些年輕的人。
那這卷書,雖然不一定每個人正在談戀愛中,但是都可以對戀愛這個主題多一點屬靈的、屬聖經的、屬神的認識,那麼這個就是我們用《雅歌》作靈修,一個非常重要的出發點。
好,第2章的經文我們先來看一下。
《雅歌》2:1-7
我是沙崙的玫瑰花,是谷中的百合花。我的佳偶在女子中,好像百合花在荊棘內。我的良人在男子中,如同蘋果樹在樹林中。我歡歡喜喜坐在他的蔭下,嘗他果子的滋味,覺得甘甜。他帶我入筵宴所,以愛為旗在我以上。求你們給我葡萄乾增補我力,給我蘋果暢快我心,因我思愛成病。他的左手在我頭下;他的右手將我抱住。耶路撒冷的眾女子啊,我指著羚羊或田野的母鹿囑咐你們:不要驚動、不要叫醒我所親愛的,等他自己情願。
這段經文呢,一開始呢,是講到兩個情人之間的對話。這位女子說:「我是沙崙的玫瑰花,我是谷中的百合花。」好多人對這兩節聖經呢,有一點誤解,這兩節聖經是這位女子對自己的認知和描寫,沙崙的玫瑰花或者谷中的百合花,是當時地理環境裡面非常普遍的現象。谷中的百合花,那真是千朵萬朵啊,所以這位女子自己覺得她是千朵萬朵百合花之中的其中一朵,換句話說,她覺得自己非常平凡。
不過呢,第2節卻是她的情郎,就是良人所說的話啦!良人說:「我的佳偶!」就是他的戀人啊,好像百合花,不過卻是在荊棘中的百合花。換句話說,雖然這位女士覺得自己是平凡的百合花,不過從她的戀人,就是這裡的良人的角度來看,這一朵百合花啊,卻是長在荊棘中的,是非常與眾不同的。
那這兩句話其實已經給我們看見愛情的一個特殊的現象,那就是:真正的愛情是在尋常之中看到對方的不尋常。人在愛的關係裡面,會更認知對方的深切的優點,可能這個優點在別人眼中只不過是很平常的一個特點,但是在兩個人彼此認識,談戀愛的時候,我們應該學習從平凡之中,看到對方的不平凡。
《雅歌》在這裡給我們這個功課,值得我們學習一輩子,假如我們看對方只不過是一個平凡人,那我們就不可能會有什麼愛情的火了。我們必須學習在平凡之中,看到對方的不平凡,這樣我們就可以在愛情關係中,繼續的、不斷的欣賞對方、悅納對方,兩個人之間的感情,可以越來越增進。
其實這個原則不只是應用在談戀愛中的戀人,夫妻之間也應該是如此的。凡是真正的愛情,就是在對方平凡的時候,看到其實非常不平凡。
當我們學習到這一點,那不管我們是在談戀愛中或者已經談完很久了,我們的熱戀仍然會隨時發生。
願神帶領我們,用這樣的心情來閱讀《雅歌》。神賜福給你,平安。
經文:雅歌 2:1-17
1我是沙崙的玫瑰花 (或譯:水仙花),
 是谷中的百合花。
 〔新郎〕
 2我的佳偶在女子中,
 好像百合花在荊棘內。
 〔新娘〕
 3我的良人在男子中,
 如同蘋果樹在樹林中。
 我歡歡喜喜坐在他的蔭下,
 嘗他果子的滋味,覺得甘甜。
 4他帶我入筵宴所,
 以愛為旗在我以上。
 5求你們給我葡萄乾增補我力,
 給我蘋果暢快我心,
 因我思愛成病。
 6他的左手在我頭下;
 他的右手將我抱住。
 7 耶路撒冷的眾女子啊,
 我指着羚羊或田野的母鹿囑咐你們:
 不要驚動、不要叫醒我所親愛的,
 等他自己情願不要叫醒 (情願:或譯不要激動愛情,等它自發)。
第二首
 〔新娘〕
 8 聽啊!是我良人的聲音;
 看哪!他躥山越嶺而來。
 9我的良人好像羚羊,或像小鹿。
 他站在我們牆壁後,
 從窗戶往裏觀看,
 從窗欞往裏窺探。
 10我良人對我說:
 〔新郎〕
 我的佳偶,我的美人,
 起來,與我同去!
 11因為冬天已往,
 雨水止住過去了。
 12地上百花開放,
 百鳥鳴叫的時候 (或譯:修理葡萄樹的時候) 已經來到;
 斑鳩的聲音在我們境內也聽見了。
 13無花果樹的果子漸漸成熟;
 葡萄樹開花放香。
 我的佳偶,我的美人,
 起來,與我同去!
 14我的鴿子啊,你在磐石穴中,
 在陡巖的隱密處。
 求你容我得見你的面貌,
 得聽你的聲音;
 因為你的聲音柔和,
 你的面貌秀美。
 15要給我們擒拿狐狸,
 就是毀壞葡萄園的小狐狸,
 因為我們的葡萄正在開花。
 〔新娘〕
 16良人屬我,我也屬他;
 他在百合花中牧放羣羊。
 17我的良人哪,
 求你等到天起涼風、
 日影飛去的時候,
 你要轉回,好像羚羊,
 或像小鹿在比特山上。
Podcast: Play in new window | Down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