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慎口舌(雅各書3章1~12節)

孟子說:「人之患在好為人師」,似乎與雅各勸人不要「多人做教師」的教導不謀而合,因為雅各表示做為教師「要接受更嚴厲的審判」。此處的教師指的是聖經的教導者,為什麼雅各要如此說呢?因為聖經中有許多神的誡命與律令,當教導者指教別人要遵守命令時,受教者也會觀察為師者,所言與所行是否一致?如果被發現言行不一時,教師將會失去對學生的影響力。

經文再以「嚼環」、「船舵」、「火」來與舌頭作類比,例如:嚼環對比馬、舵對比船、火對比樹林、舌對比人的全身,雷同之處都在於:這些在比例上都是「小」的物,都能帶出「大」的影響力。和合本直接把「舌頭」等同於「火」,而且用負面表列的方式,來形容舌頭帶來的壞處:「是個不義的世界」、「玷污全身」、「燒燬生命的輪子」、「被地獄的火點燃」、「永不靜止的邪惡」、「充滿了害死人的毒氣」。有解經學者認為「不義的世界」與地獄的級別相等,而「生命的輪子」代表著,人的一生如同輪子一樣不停的轉動。因此若沒有小心掌控自己的舌頭,一生將會受害無窮,如同被火燒滅一般。

神在創造萬物後,早已把管理的權柄交付人類,如挪亞時代能讓所有的飛禽走獸,一對對走進方舟,表示牠們已被制伏了;但似乎從古至今,舌頭卻一直無法被制伏。觀看中外歷史,不乏因著言語的失誤,或者輕信小人的計謀,而遭喪國毀家。列王記上12章是一個清楚的例子:當所羅門王的兒子羅波安登基後,他不聽信前朝老臣的話,反倒依從自己的親信,結果導致以色列王國一分為二。

難道舌頭都只會說不好聽的話嗎?不!雅各說有一種人是「完全人」──即「在言語中沒有過失」的人,因為他能勒住自己的舌頭,能「勒住自己的全身」,不讓自己沾染污穢。教養的書中也常常提醒父母,當看到孩子不對的行為要糾正他們時,絕對不可在怒氣中,或者口出不合適的話,因為孩子會聽到、看到暴跳如雷的父母,而不知道自己那裏做錯了。因此,一個人能否活出真正的信仰,可以從他的行為與言詞中得知。

雅各再以「泉源」來類比人的「口」,一口湧出甘泉的水井,除非遭到人為的破壞,或者源頭受阻,否則水泉的品質是持續不會改變的。但是人的口卻不是這樣,有時「頌讚」主、有時卻「咒詛」人。可能有人讀經至此,會覺得壓力好大,是不是我們都只能說「平安!平安!」,而不能向人表達心中的痛苦?或者遭人欺壓,我們也只能默默承受,只說:「伸冤在主,主必報應」?其實不然,這裏所指的是虛偽與矛盾的行為,而不是單純向人表達心中的難處。故「無花果樹」當然不能結出「橄欖」;「葡萄樹」當然不能結出「無花果」;同樣「鹹水」當然不能變出「甜水」,這是違反自然的。同樣,當人的心中充滿苦毒時,他的口裏就說出來惡言來,反之亦然。因為人心裏充滿的,口裏就說出來。

因此,每次談到心思意念與話語的關係時,不由得還是想起箴言四章23節所言:「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不是只掌管舌頭,更重要的是關注自己的心思意念,且要按著詩篇51篇10~12節所說:「上帝啊,求你為我造清潔的心,使我裏面重新有正直的靈。不要丟棄我,使我離開你的面;不要從我收回你的聖靈。求你使我仍得救恩之樂,賜我樂意的靈扶持我。」